来源:开原市中固镇中学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开原市中固镇中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等文件精神,遵循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育人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各学科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我省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育人水平。
二、主要目标
1.服务学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明确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必要依据,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基本范式,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引领课程教学方向,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初中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彰显课程理念,体现教学规律,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教师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终身发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个性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
2.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3.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相兼顾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到关注学情,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坚持学段衔接与学科融合相统筹的原则。通过学科知识联系与学习方式过渡的途径,完善小初高学段的纵向衔接;通过分学科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形成学科间横向关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学校机动2周(运动会、艺术活动等)。
(二)每周课时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每节课40分钟。
(三)课程设置表
表一:中固镇中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学校课程设置表(每周节数)
科目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备注 |
思想品德 |
2 |
2 |
2 |
|
历史 |
2 |
2 |
2 |
|
地理 |
2 |
2 |
||
物理 |
3 |
4 |
||
化学 |
4 |
|||
生物 |
3 |
2 |
||
语文 |
6 |
5 |
5 |
|
数学 |
5 |
5 |
5 |
|
外语 |
4 |
4 |
4 |
|
体育与健康 |
3 |
3 |
3 |
|
音乐 |
1 |
1 |
1 |
|
美术 |
1 |
1 |
1 |
|
地方课程 |
1 |
1 |
0 |
|
校本课程 |
1 |
1 |
1 |
|
劳动技术 |
1 |
1 |
1 |
|
信息技术 |
1 |
1 |
1 |
|
综合实践活动 |
1 |
1 |
1 |
|
周课时总量 |
35 |
35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