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原市三家子中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内容是第一章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本节课在教材编排的顺序上,上承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下接有理数的除法及乘方运算等内容,其中有理数的除法是转换成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进行的。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
1.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原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经验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探索后经小组合作,尝试练习,总结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景导入 |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过当几个数连加时我们可以将其写成乘法运算,例如,2+2+2=2×3=6,它表示3个2相加,可以表示为2乘以3。进入初中,我们引进了负有理数,之前我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有理数的乘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式子:(-2)+(-2)+(-2)=?它表示3个-2相加,同样的我们可以写成-2×3,通过加法运算我们知道答案是-6,这样的乘法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理解,那么形如(-2)×(-3)这样的有理数,我们又怎样进行乘法运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容:有理数的乘法 |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
着眼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提出问题,进而引入课题 |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
下面,我们来观察以下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4= (-3)×3= (-3)×2= (-3)×1= (-3)×0= (-3)×(-1)= (-3)×(-2)= (-3)×(-3)=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算式,得出两个负数相乘的规律,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两个正数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同零相乘) ①(+2)×(+3)=+6 ②(-2)×(+3)=-6 ③(+2)×(-3)=-6 ④(-2)×(-3)=+6 ⑤(+2)×0=0 (-2)×0=0 寻找有理数乘法的规律。老师总结有理数相乘的法则(板书):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分组讨论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总结乘法法则。 学生若不能很圆满的把法则总结全面,此时尽可能的让学生互相补充,相互修正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 |
应用反思 |
老师通过PPT放映出乘法运算中得几个特例,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到规律性结论。重新认识倒数。 (二)进一步理解运算步骤 老师通过错例展示,让学生自己来修改错例,使得学生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和细节牢记于心。 (三)学以致用 通过计算题和应用题,来检验学生所学以及对应用题的理解。 |
以小组竞答和举手作答的形式完成 |
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并掌握运算步骤:先确定符号,再确定乘积大小。 通过让给学生自己修改错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作风。 |
探究思考 |
老师展示 ①(-1)×2×3×4 ②(-1)×(-2)×3×4 ③(-1)×(-2)×(-3)×4 ④(-1)×(-2)×(-3)×(-4) ⑤(-1)×(-2)×(-3)×(-4)×0 让学生观上述各式,寻找它们的乘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 |
|
应用反馈 |
教材32页练习题 |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做完的同学公布自己的答案。 同学们自己编两道有理数乘法的题目,同桌交换解答。 |
促进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反馈。 |
拓展应用 |
让学生完成牛刀小试里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
举手回答 |
培养学生代数的发散思维能力。 |
知识总结 |
教师提出问题 本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学生交流总结 |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 |
布置作业 |
在布置习题1.4中1,2,3题的同时,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
综合考察,学以致用; 针对考察,权衡学生认知水平。 |
分层次思维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附:板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引入部分 有理数乘法两步骤练习处 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符号的确定例1解题过程 |
5.方案设计思路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类:一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给出法则,组织学生用较多的是练习法则、背法则,以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另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本课设计采用的是较为适中的方法,没有教材中引入的那么繁琐,但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类设计的优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难教又难学。本课例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实践、合作探讨、发现的探索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如何归纳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必须解决的3个难点是:如何自然地引入带有负数的乘法;怎样体现负负得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怎样说明有理数与1和0相乘的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抢答,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从而积极参加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