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原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时间:2023-05-23
开原市大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开原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二0二0年十一月
目 录
序 言……………………………………………………………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2
第一节 发展基础 ……………………………………………3
第二节 存在问题 ……………………………………………6
第三节 发展环境 ……………………………………………8
第二章 “十四五”大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1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1
第三章 “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12
第一节 重点工作任务 ………………………………………12
第二节 重要项目支撑 ……………………………………27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9
开原市大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序言:
开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是闻名东北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和文旅融合产业政策引领,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原市大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编制,将在准确把握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基础上,围绕中央、省、铁岭市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工作部署,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特征,加强我市未来一段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发展新思路,重点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优质品牌建设、乡村振兴、助推一二产业发展等战略方向构建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从而为未来5年我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前进路径与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旅游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文化旅游工作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文旅阵地得到有力提升。成功打造了5个精品旅游景区:包括象牙山、白鹭洲、龙泉山城等3处AAA级景区,大清河A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及七鼎龙潭山城风景区。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7个,全市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98%以上,3个乡镇街文化活动站点列入省、市重点建设范围,13个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先后举办了全民读书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道德讲堂活动、“迎新春青少年书画展”、送春联活动等各类主题与公益活动50余场,文旅阵地建设有了明显提升。
群众文旅生活丰富多彩。先后举办了城乡广场舞大赛、秧歌大赛、百姓春晚、儿童春晚、重大节日文化活动、诗歌朗诵会、大合唱展演等系列活动50余场,完成“铁岭欢歌”、“送戏下乡”演出120余场。连续举办了冰雪大世界、象牙山温泉梨花节、白鹭洲端午龙舟大赛、龙泉山城关公公祭大典、林丰蓝莓采摘节、金沟子田园玫瑰节等年度旅游节会和“二人转嘉年华”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完成安业民纪念馆的提档升级;建成中共满州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暨刘少奇与满洲省委第一党支部纪念馆。2019年7月15日,刘少奇之子、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刘源亲自为纪念馆揭牌;在白鹭洲景区新建了高崇民纪念馆,并融入重走抗联路内容,为我市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填充了鲜明的红色板块色彩。9月27日,铁岭市委书记、高崇民三子高大会等后辈直系亲属出席揭牌仪式。
特色文旅品牌成功打造。依托二人转特色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开原大戏院龙头引领作用,精心包装的“二人转嘉年华”已成为我市独有、省内影响广泛的特色本土文化品牌,成为我市着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国家文旅部院团司、非遗司领导亲临开原,参加了第二届“二人转嘉年华”开幕式并出席二人转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品牌效应日显突出。今年11月,第三届“二人转嘉年华”将进京举办“欢乐嘉年华”东北曲艺专场。自2017年起,开原大戏院推出“铁岭二人转 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已累计巡演全国二十余个省市,演出120余场,开原二人转名动全国。
文化综合市场规范有序。严格遵照整顿与繁荣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大对我市文化旅游等所属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局队合一体制,为致力于打造一支合格、高效、务实、忠诚的高水平文化行政执法队伍迈出坚实步伐。
文物非遗工作全面进步。出台了《开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文物产权和使用单位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状》,文物工作做到依法管理,规范有序。2018年,新增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新增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寿寺塔”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升至68处。非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原大戏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铁岭二人转传承基地。2020年2月,我市成功申报“开原赵家唢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至3项。
旅游景区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建成象牙山风景区温泉旅游项目。温泉宾馆、影视基地、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老影视基地(康屯村)的美化亮化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完工。二是建成白鹭洲旅游度假区。2018年,高标准游客接待中心、满清风格康熙行宫、国内首创山顶360°旋转式观景台以及东北最具特色的拱形悬索玻璃大桥对外开放,成为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标志性去处。2019年,近千米长的铁岭溶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新建480米全国最长旱滑滑道、“天空之境”、高空秋千等项目。目前,景区已完成投资3.2亿元,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有效拉动了旅游市场,成为我市文旅行业的新地标,同时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三是成功打造大清河旅游度假区。景区包括水岸花海、马赛马拉、冰雪大世界三处核心景点。其中,水岸花海环境优美,极富吸引力;马赛马拉充满异域风情,游客络绎不绝;冰雪大世界依托冬季冰雪资源,成功举办了两届冰雪旅游节,为开原冬季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成五座国家A级标准旅游厕所。五是着力发展乡村旅游。黄旗寨镇、松山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旅游小镇初具规模,八宝镇“锡伯驿站”高标准民俗农家乐投入运营,白鹭洲水乡小镇、沙河小镇列入重点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显著。“十三五”时期,开原市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前四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225.3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98.3亿元,涉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超过万人,各项数据对比“十二五”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首次超过7.5%,旅游业地位逐步提升,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贡献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拉动消费、调整结构、乡村振兴、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新增长点和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从业单位850余家,完成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总投入40亿元,较“十二五”增加25.9%,各类经济指标较“十二五”有了大幅度提升。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中期以来,依托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领扶持,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依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和找准文化、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的具体要求,我市在文旅融合规划编制、文化旅游资源梳理、文旅平台包装打造、重点项目包装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对推动全市范围内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等问题,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旅游项目的差异化、主题化开发有待强化,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深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为主线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但与开原实际发展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并尽快确定为纲领性文件,指导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
2、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市部分景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规模小、投入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老化、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人才等问题,制约了接待能力的提升,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3、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乡镇(街)文化站点建设达不到标准,部分设施设备被挤占挪用;文化站点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文旅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4、招商引资项目包装争取有待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文旅领域项目的包装和争取推进较为缓慢,且包装的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库存项目也较少,未能深度挖掘域内旅游资源。项目包装争取的质量和进程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这也正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痛点和共识。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着文旅融合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优质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开原与数字文旅等六大趋势,变革与机遇并存。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我们将以“文化强国”为己任,“文旅兴市”为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践行 “向上、向善、向学、向前”的开原精神,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带动开原全域旅游和社会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二章“十四五”大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落实为依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文旅城市为目标,以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化旅游地标为核心,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加快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品牌、新亮点,不断增强开原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市大文化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做好区域合作发展文章。依托沈阳市打造旅游发展(1+7)城市群和铁岭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开原地处辽北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挖掘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潜能,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意识,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是做好文化内涵发掘文章。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
三是做好新兴业态培育文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方面,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一系列以“旅游+”为代表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化旅游消费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用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为此,在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中,既要瞄准传统景区,打造时尚城市,又要建设诗意田园,开发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使游客在文化演艺、节庆和农事体验中感受乡土民风,在农业采摘园、观光园、亲子园中领略田园生活,在城乡互动、文旅融合、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打造省内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名城:凭借开原自然山水及城市人文,借鉴省内外著名文旅城市的成功经验,将现有景区景点提升建设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知名旅游项目;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至更高水准。重点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特色产品及城市休闲品牌等三大体系;深度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开原文化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通过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与产品销售,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文化、旅游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成,增添群众生活幸福感。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把开原建设成为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新兴中等发达文旅城市。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文化可以丰富旅游的内容,提升旅游的精神内涵;旅游可以为文化提供传播载体,提升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形成乘数效应,实现“1+1>2”的效果。因此谋划大文化产业“十四五”期间文旅工作,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结合我市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旅游多方位深度融合。
2025年文旅融合发展预期目标(表1)
文旅产业固定投资 |
较“十三五”对比 |
文旅产业总产值 |
较“十三五”对比 |
文旅行业从业人员 |
大专以上学历占比 |
10(亿) |
+50% |
150(亿) |
+50% |
6000人 |
10% |
到“十四五”末期,力争做到全域旅游业态健康发展,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善;文旅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文旅建设卓有成效,文化遗产保护良好;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更加成熟,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章 “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节 重点工作任务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全市文化设施水平,完善现有的公益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场所,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开原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巩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建设成果。结合上级文化设施投入,为全市273个村级、37个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必备的文化用品并确保达标使用。
拓展服务分馆建设力度。建立以开原市图书馆为中心,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流动服务网点为分馆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提升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地域内特殊群体服务工作,促进图书馆服务全覆盖。积极建设、完善数字阅读平台,打造数字阅读新空间。加大文献资源配置力度。建立涵盖纸本、数字等多种资源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综合保障体系,着重采集普及类、应用类文献,兼顾学术性、原创性普通文献以及史料性、资料性书刊。提高数字资源在文献总藏量的比例,加大信息资源自建比例。
完善多层次服务建设力度。全面提供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依托全民读书节活动,着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活力的品牌活动,建成全市性活动体系。整合社会各界阅读推广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七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兴起阅读新风尚。
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力度。2025年前于滨水新城选址建成建筑面积4480平方米的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楼,建设内容包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储存室、综合报告演示厅、文化展厅、排练厅、录音室等。以此为基础,全力做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构建面向移动终端、贯通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基于全媒体的资源与服务,不断提升图书馆多样化文化服务效能。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求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开展,重点加强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培养。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专业素质具有较大提高。加大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加强馆际间交流与合作力度。增加与兄弟县市区图书馆界的联系交往,加强与各系统图书馆间的交流合作,以此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向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积极促进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推进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健全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图书馆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统计与评估体系,加强对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依托咸州古城,打造历史文化核心宣传区。计划以坐落在老城街道的原滨水新城展厅为基础,建设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的开原市博物馆,包括历史博物馆(开原“五朝重镇”文化体验馆)、二人转博物馆和锡伯族万里戍边数字博物馆;以其西北侧毗邻的崇寿寺古塔为核心,建设崇寿寺塔遗址主题公园(含古碑林),构建包括古塔、碑林、历史文化广场、博物馆综合建筑、南关仿古一条街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成为我市彰显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符号。
我市具备旅游开发潜质的文物保护资源(表2)
编号 |
文保单位 |
所在位置 |
保护级别 |
特色 |
1 |
团山遗址 |
八棵树镇陈家村 |
国保 |
辽北唯一一处被以“文化”命名的青铜遗址。 |
2 |
崇寿寺塔 |
老城街道 |
国保 |
千年古塔,宝相庄严,极具神韵,开原古八景之一。 |
3 |
龙泉山城 |
马家寨镇马家寨村 |
省保 |
形制奇特、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山城,紧邻杏花湖,旅游资源丰富。 |
4 |
龙潭山城 |
威远堡镇陈家村 |
省保 |
古城名刹,神奇传说,景色优美。 |
5 |
古城子山城 |
八棵树镇古城子村 |
省保 |
地处清河与阿拉河交汇处,景色优美,地理位置重要,曾是开原古八景之一。 |
6 |
龙湾山城 |
靠山镇西龙湾村 |
省保 |
位于柴河北岸一突兀山顶,俯视柴河河谷,地理位置重要,人文色彩浓郁。 |
7 |
双楼台遗址 |
庆云堡镇双楼台村 |
省保 |
集明代新安关、宣威楼、马市、长城为一体,北邻柳条边,历史人文色彩浓郁。 |
8 |
咸州古城 |
老城街道办事处 |
省保 |
为东北现存最大的辽金古城遗址之一,明代扩建,清代复建。历史地位及人文价值十分重要。 |
9 |
柳条边遗址 |
威远堡镇威远堡村 |
县保 |
为清代柳条边最重要的边门,是清代内地连接黑、吉两地重要通道。 |
10 |
老城清真寺 |
老城街道石塔社区 |
省保 |
始建于明初,是居住在老城地区的回族群众宗教礼拜场所。整体建筑规格较高,保存完好,具有较强的观赏和文物价值。 |
2、持续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激发文化创作活力,增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戏院、开原艺术团、书画院等文化艺术机构、院团的创作展演能力,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推进文化艺术与市场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促进“艺企联姻”,大力开拓演出市场。鼓励开原大戏院继续开展“铁岭二人转,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探索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之路。深挖辽宁特色东北二人转文化精髓,创作、排演二人转秧歌剧新曲目,丰富我市戏曲种类。创作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民族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的文化艺术精品,使之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影响。鼓励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戏院、开原艺术团、书画院等文艺院团依托象牙山影视拍摄基地和本山传媒(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积极投身电影、电视剧、小品小戏的创作拍摄,增加文化交流机会。挖掘、吸纳、培养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壮大专业队伍,重点培养本土青年演员登上更高层次舞台。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讴歌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题,以开原大戏院为依托,推进中国二人转艺术传承发展基地建设,持续重点打造“二人转嘉年华”年度系列活动,力争使之成为省内闻名的高质量综合性文化品牌。继续深入挖掘以象牙山梨花节、象牙山枫叶节、白鹭洲端午龙舟节、冰雪大世界(“第一雪乡”)冰雪节等为代表的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创新手段和载体。配合上级要求,以“先进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铁岭欢歌”、“送戏下乡”、植物园传统节日广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指导全市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人文化工作。发展社区文艺、企业文艺、校园文艺,扶持民间民营艺术团队发展,培育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加强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到“十四五”期末,要力争做到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机制建设充满活力,设施功能配套,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免费开放有序进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实现馆内有排练厅、“非遗展览馆”、“阅览室”、“非遗档案馆”,校园、业余团队、广场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文化艺术馆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发展我市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辅导培训,争取组织举办音乐、舞蹈、乐器、曲艺、民俗、美术、摄影、演讲等各类年度骨干培训班,提高我市群众文化艺术水平。
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铁岭欢歌”城乡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军营、进基层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各项文化活动档次、规模和水平,在现有活动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具有开原特色的高质量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进一步开展书画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提升我市书画创作水平。着力培养更多书画爱好者,为繁荣我市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4、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到“十四五”期末,我市现有文物资源(以“三普”为基础)和保存状况全部摸清并建账立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加强文物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工作,建设文物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文物资源基础信息开放,高标准建设智慧博物馆。馆(库)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保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形式实现突破。文物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完备。文博人才队伍得到加强,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文物执法督察体系基本建立,文物行政执法力量得到加强,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市场活跃有序,文物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物事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对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指导方针,促进文物合理有效利用。处理好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配合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本地区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积极参与对建设工程施工地区进行合理性发掘和相应的遗址保护工作,加大力度保护本地珍贵的文物资源,避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发生,提升社会公众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
为有效保护散落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物、革命文物、重要历史文献,同时为丰富展览内容,增加展品内涵,将文物征集工作实现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力促进地域性文物的收藏保护、利用,提升历史研究价值,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实现服务社会。
加强文保专业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文保力量,满足我市文物保护工作需求。
5、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进一步梳理、发现、挖掘和培养具备推广价值的铁岭市级非遗品牌项目,开展好非遗项目传习活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对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6、发展壮大文旅产业。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目标, 高标准谋划我市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以东、中、西部全域旅游示范区布局为主线,建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主体功能区,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一批文化旅游乡镇和特色文化村落;着力推动康养旅游业发展,形成以象牙山、白鹭洲、叶赫湖、辽河湿地、滨水新城为重点区域的康养旅游产业布局;以开原书画院为载体,着力发展书画精品、书画产品以及摄影、剪纸等关联品,配合铁岭叫响“东北书画第一市”品牌;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开原大戏院为基地,打造地域特色精品二人转演出品牌,建立特色文化娱乐业运营机制,建成区域性文化演出中心和娱乐消费中心,做大做强二人转特色文化产业,叫响“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我市工艺精品特色,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创意生产,开发满族剪纸、柳编草编、根雕等创意工艺品,打造开原特色民间工艺美术品牌,鼓励工艺品出口和生产企业“走出去”,延伸文化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 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旅游+”项目(表3)
编号 |
项目名称 |
简要内容 |
1 |
旅游+城镇化 |
以滨水新城为中心,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强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主题公园创新发展;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
2 |
旅游+农业 |
以庆云、八宝、老城等地设施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新业态;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 |
3 |
旅游+康养 |
挖掘现有自然资源和特色生态资源,发展温泉旅游、生态旅游,建设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 |
4 |
旅游+研学 |
将中共满洲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安业民纪念馆、高崇民纪念馆、“7·3”龙卷风科普体验馆、象牙山、白鹭洲、铁岭溶洞等,作为开原市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革命历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专题研学旅行,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加强研学活动组织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
5 |
旅游+体育 |
全面落实体育旅游发展纲要,打造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企业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
6 |
旅游+电商 |
利用现有的成熟电商平台及网红带货直播等手段,投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购买旅游产品。培育多元化的文旅市场主体,建立我市文旅产品网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政府+电商平台+旅游景区+供货商”四位一体的旅游+电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
7、叫响开原冰雪旅游品牌。持续举办开原冰雪大世界(第一雪乡)冰雪旅游节,融合东北“雪”乡文化和“冰”娱乐文化,启动雪乡木屋别墅建设项目,包装水岸花海、象牙山、白鹭洲等冬季冰雪旅游项目,补齐我市文旅项目冬季旅游短板,打造我市形象最佳冰雪旅游龙头品牌,引领和带动我市冬季旅游发展水平得到更大提升。
8、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利用开原锡伯传统民族聚居区和锡伯族万里戍边西迁起始地、锡伯勇士南征出征地等有利条件,借助辽河老米湾古码头兴衰历史、锡伯“二彦”故事传说,依托辽河湿地,打造锡伯“万里戍边”【开原】数字博物馆、辽河湿地锡伯故里大地博物馆;深度挖掘锡伯族民族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重点打造八宝镇大湾村、庆云镇老虎头村、开原街道瓜台子村等锡伯族民俗村,传承和发展好锡伯民族历史文化。
9、狠抓资源开发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加强景区景点深度开发,打造一批精致的景区景点,着力把景区景点建设好。切实加强对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再设计、内涵再创新、功能再完善、服务再提升的指导,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推动文化旅游要素集聚,打造旅游核心吸引力。助推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白鹭洲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进旅游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按照“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力争打造一批精品龙头旅游产业项目,增强开原旅游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关东文旅风情街、白鹭洲水乡小镇、中固沙河小镇、八宝锡伯驿站、象牙山玻璃漂流、石洞沟景区等项目开发建设。
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以旅游重点村和旅游民宿创建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村貌美好宜居、乡风淳朴风俗文明、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村民致富效果良好,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乡村,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加快红色旅游高品质发展。开原红色资源较为丰富,辽北第一党支部、抗联一军三师在开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在开原发生的主要战斗,以及以高崇民为代表的开原籍在本地或外地从事革命工作的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和在开原从事过革命工作的外地籍革命人物,都是我市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核心资源。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开原红色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利用,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优化红色旅游产业布局,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切实增强开原红色旅游产业规模和服务品质。
文化旅游产品分类包装项目表(表4)
产品分类 |
代表性特色产品 |
农业特产 |
大米、杂粮、大蒜、榛子、蘑菇、木耳、蜂蜜等。 |
时令果蔬 |
蓝莓、草莓、南果梨、尖把梨、苹果、软枣、山野菜等。 |
手工艺品 |
手工编织品、手工木制品、手工文玩、剪纸、指画等。 |
各景区特色logo纪念品。 |
10、成立开原文化旅游集团。整合大戏院、象牙山、白鹭洲等现有优越资源,充分发挥咸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国企穿针引线作用,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发展平台、投资融资平台、对外交流平台,为全面提升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11、保障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娱乐市场结构,逐步提高我市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本地特色的民营演出娱乐场所。鼓励现有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单位扩大场所规模,提升品质。改造和提升网吧产业,鼓励并支持多种经营方式,引导其向主题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突出抓好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文化经营活动,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城乡网吧、娱乐、演出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2、加强对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深化文化旅游内涵,精心组织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让大戏院、象牙山、白鹭洲、大清河旅游度假区等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融入开原特有的地理历史文化、满清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东北娱乐文化、以及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地域性演绎文化,建成文化旅游综合体,让文化场所成为游客的休闲地,让旅游场所成为文化的体验地,不断提升开原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铁岭组织的与省内外及周边城市的文化旅游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13、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线路1:精品三日游线路(表5)
线路名称 |
包含景区 |
精品三日游 |
龙泉山城风景区、靠山彩色苗木观光带、铁岭溶洞、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高崇民纪念馆、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辽北第一党支部、石洞沟景区、开原大戏院、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龙潭山城风景区。 |
线路2:精品两日游线路(表6)
线路名称 |
包含景区 |
精品两日游 |
铁岭溶洞、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高崇民纪念馆、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辽北第一党支部、石洞沟景区、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开原大戏院。 |
线路3:精品一日游线路(表7)
线路名称 |
包含景区 |
①南线一日游 |
石洞沟景区、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靠山彩色苗木观光带(龙湾山城游客中心)、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铁岭溶洞、开原大戏院。 |
②北线一日游 |
叶赫湖(南城子水库)观光、七鼎龙潭山城风景区、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开原大戏院。 |
线路4:精品红色一日游线路(表8)
线路名称 |
包含景区 |
精品红色一日游 |
辽北第一党支部、松山铁矿遗址纪念地、高崇民纪念馆、安业民纪念馆、开原大戏院。 |
线路5:环主城区观光游线路(表9)
线路名称 |
包含景区 |
环主城区观光一日游 |
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满铁建筑旧址群(开原火车站、横滨正金银行旧址、满铁地方事务所旧址)、开原大戏院。 |
第二节 重要项目支撑(表10)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规模及内容 |
建设性质 |
总投资(万元) |
建设年限 |
1 |
象牙山影视文化产业园(石洞沟景区)建设项目 |
松山镇石洞沟 |
打造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道路、绿化亮化、登山栈道及护栏、旅游厕所建设等 |
新建 |
5000 |
2025 |
2 |
象牙山郭蒋景区旅游项目 |
靠山镇郭蒋村 |
建设登山木栈道、观光平台,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游客采摘体验园等 |
新建 |
5000 |
2025 |
3 |
龙湾山城景区建设项目 |
靠山镇龙湾村 |
建设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观景台及护栏、旅游厕所等 |
新建 |
6000 |
2025 |
4 |
开原博物馆 |
老城街道 |
历史博物馆(开原“五朝重镇”文化体验馆)、二人转博物馆和锡伯族万里戍边数字博物馆 |
新建 |
5000 |
2025 |
5 |
铁岭溶洞生态停车场、人行天桥建设项目 |
黄旗寨镇蓝旗寨村 |
建设景区生态停车场、钢结构跨路无障碍人行天桥,扩建游客中心,增加旅游厕所、医务室、售票窗口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 |
新建 |
1000 |
2023 |
6 |
全民健身中心 |
开原市西环路452号 |
室内4000平方米改扩建项目: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馆及游泳馆(建造标准随时可做方舱医院 );建设室外停车场,5000平方米冰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改扩建 |
800 |
2023 |
7 |
白鹭洲景区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
黄旗寨镇 |
白鹭洲景区到铁岭溶洞景区之间15公里长环保动力火车、白鹭洲景区龙凤桥北侧30米高高空蹦极、铁岭溶洞景区460米玻璃旋转式高山漂流、铁岭溶洞建设滑草六道(每道320米)、旅游酒店及附属设施占地6500平方米 |
新建 |
14500 |
2023 |
8 |
象牙山玻璃漂流旅游项目 |
松山镇康屯村 |
象牙山玻璃漂流、七彩滑道、九D玻璃廊桥、游步道、速滑、玻璃旱滑等旅游项目,总占地6000平方米 |
新建 |
14000 |
2023 |
9 |
蓝天文体公园 |
开原市西环路 |
足球场、篮球场等文体项目 |
新建 |
10000 |
2023 |
10 |
瓜台子锡伯民俗村项目 |
开原街道瓜台子村 |
建设锡伯家庙、锡伯广场,挖掘锡伯萨满文化、演艺,开发面酒等锡伯特色小吃、亮化、绿化等 |
新建 |
1000 |
2025 |
11 |
砬子山景区 |
李家台镇上清河村 |
滑索、停车场、栈道、游客中心等 |
新建 |
15000 |
2025 |
12 |
老城“线河烟柳”遗址公园 |
老城街道线河社区 |
清理原有池塘,栽种荷花,建设环池塘观光步道、护墙、长廊、凉亭、亮化、绿化,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等 |
新建 |
5000 |
2025 |
13 |
老城“古塔朝霞”主题公园 |
老城街道石塔社区 |
复建老城西侧南段城墙300米,动迁古塔周边住户3户,对古塔周边空地进行重新规划绿植,修建观光亭、步道及亮化,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 |
新建 |
5000 |
2025 |
14 |
柳条边遗址主题公园 |
威远堡镇威远堡村 |
复建威远堡边门、衙署、部分恢复柳条边原貌,再现柳条边(局部)实景;建设“大清柳条边博物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等 |
新建 |
10000 |
2025 |
15 |
明长城遗址博物馆(主题公园) |
庆云堡镇双楼台村 |
复建新安关关门、城防衙署、驻防兵营、双楼台、马市(局部及驻市衙署)、明长城遗址保护(部分墙段),建设明长城遗址博物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等 |
新建 |
20000 |
2025 |
16 |
关东文旅风情街 |
滨水新城 |
建设涵盖关东特色美食、古城民俗观光、旅游产品交易、文玩精品鉴赏、二人转风情演绎、非遗项目展示、网红带货直播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景点 |
新建 |
10000 |
2022 |
17 |
开原市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楼建设项目 |
滨水新城 |
建设4480平方米县级文化馆、 图书馆综合楼 |
新建 |
2240 |
2025 |
18 |
开原龙卷风自然灾害科普体验基地建设项目 |
工业园区南区或滨水新城 |
龙卷风灾纪念馆、纪念塔及自然灾害科普体验项目 |
新建 |
4000 |
2025 |
19 |
象牙山景区提升项目 |
松山镇象牙山景区 |
种植1000株红枫,修建1公里河道景观和村庄美化围墙,景区服务水平功能提升 |
自建 |
560 |
2021 |
20 |
开原大戏院提升项目 |
开原大戏院 |
建设二人转创作、展示、培训基地 |
自建 |
500 |
2022 |
21 |
锡伯“万里戍边”【开原】数字博物馆、辽河湿地锡伯故里大地博物馆 |
庆云镇/老城街 |
建设国家级数字博物馆和锡伯族大地博物馆 |
招商 |
30000 |
2025 |
22 |
开原市全域旅游游客接待中心 |
滨水新城 |
建设内容包括游客食宿接待、咨询服务、文旅产品展示、购物、售票和引导等主要功能 |
新建 |
5000 |
2023 |
23 |
智慧广电建设项目 |
开原市域 |
建设覆盖整个开原市、实现智慧平台和电视高清化系统 |
新建 |
5000 |
2025 |
24 |
沙河小镇建设项目 |
中固镇沙河村 |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康养、水上娱乐综合民宿景区集群 |
招商 |
15000 |
2025 |
25 |
白鹭洲水乡小镇建设项目 |
黄旗寨镇增家寨村 |
占地35000平方米的东北特色水乡康养度假民宿集群 |
招商 |
10000 |
2023 |
26 |
山槐至靠山镇旅游线路提升工程 |
松山——靠山 |
沈平线松山山槐——靠山镇区间公路质量提升工程 |
规划 |
2022 |
|
27 |
开原—黄旗镇旅游专线 |
开原—黄旗镇 |
开原—中固—马家寨-靠山—黄旗寨公路旅游专线质量提升工程 |
规划 |
2023 |
|
28 |
开原—黄旗高等级公路 |
开原——黄旗寨镇 |
规划建设一条开原高速出口—中固—马家寨-靠山—黄旗寨通往抚顺方向高等级公路,改善开原至抚顺方向旅游交通状况 |
规划 |
2025 |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规划工作对未来全市大文化产业工作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切实将规划内容纳入到全市大文化产业发展重要议程,列入精神文明建设方案重要内容,统一协调、有序推进。建立规划定期检查制度和评估体系,抓好规划的落实,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监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2、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发挥上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通过项目资助、奖励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
3、完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债券、融资等多种渠道发展融资,落实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加大对文化旅游优质产业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旅游优质产业机构。将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用地方面予以扶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鼓励有实力的国有文化旅游重点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相互持股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推进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职能,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调整,集聚优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集团化发展。
5、依法加强监管。按照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旅游行业企业管理,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行动。加大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的威慑力,保障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文化旅游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转变监管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6、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团结奋进、扎实苦干、从严要求、勇创一流的总要求,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行业发展领军人物。实施引智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同时要挖掘、培养本地青年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造就开原的文艺名家、文化骨干,充实后备力量。
辽ICP备2021007528号 辽公网安备21128202000157号 电话:024-73822411
网站标识码:211282000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