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山区教师流失严重,增加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50 所,其中一贯制学校 7所,初中12所,中心小学14所,村小17 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编制2144名,其中一贯制学校709名,初中577名,小学858名。农村义务教育实有教职工2082人,其中一贯制学校687人,初中566人,小学829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0岁以下347人,50岁以上672人;高级教师1445人,中级教师477人,初级教师及以下160人。研究生36人,本科生1451人,专科及以下595人。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配置师资力量。
(一)、建立农村学校招聘教师的长效机制。实施“特岗”计划,为补充教师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形成教师年龄梯队,每年为偏远山区学校招聘新教师,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继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编制管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情况定期对教师进行调整。在编制分解时,充分考虑规模小的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采取按照班额、课时量、教师工作量等因素综合计算的方法核定编制,实行班师比核编。对年龄偏大、身体欠佳、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职工,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转岗,或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提前离岗;对其他富余人员进行合理分流、压缩非教学人员比例。优化学校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对缺编学校,及时招聘教师,补充师资力量。
(三)、向上级部门建议恢复师范定向招生制度,加大对紧缺学科师范生的培养力度。
(四)、农村学校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后,继续留在农村一线任教做出硬性规定。
农村教师享受职称晋级倾斜政策后,要求继续在农村一线岗位任教,如有调入城镇学校的,不享受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级优惠政策,需职称降级调入市直学校。
三、增加农村教师收入保障,形成激励机制。
(一)、在提升薪资待遇同时,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住宿等条件,先要“留得住人”再到“留得住心”,偏远农村学校继续改善教师周转宿舍的条件,解除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落实绩效工资,形成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差别化补助等农村学校教师的政策。
(四)、制定奖励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优秀乡村教师、乡村校长。给乡村教师更高的荣誉和相关待遇,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价值感。
四、加大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利用寒暑假,对乡村教师开展定期、定向、定学科培训。经费由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均摊。
(二)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成长机会。发挥教育名师讲堂等作用,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进行传帮带活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成立青年校长(名校长)工作室,发挥青年校长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青年教师成长。很多农村特岗教师,培训上岗后的成长往往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有经验教师(名师、名校长)的指导,所以错失成长机会,为此可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可以聘请名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定向送教到乡村,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减少或杜绝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自我学习。
五、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镇学校新招聘的教师,要在农村学校服务满1年,真正做到教师交流,促进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近3年市直学校新招录的教师,在5年内,要脱岗到农村学校任教1年。
(二)、支教。在同一所市直学校工作满9年,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教师要到农村学校支教,支教时间不少于1年。
(三)、上挂学习。在农村同一所学校工作满9年,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上挂交流1年。
(四)、鼓励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有志于乡村教育的教师向偏远山区流动,并切实为这些教师晋级、聘用、提干提供更多机会。
六、严格控制教师流动,确保偏远地区教师不流失。
为了确保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保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城镇学校不准从农村学校借用教师。按照开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乡进城只通过遴选的方式进行,否则不再办理乡进城调转手续。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侧重农村学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开原市教育局
202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