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Kaiyuan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开原市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来源: 时间:2019-07-1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辽宁省促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重要作用,切实解决我市产业扶贫“零散小”,效益持续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增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为指导,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发挥各单位职能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省市和我市产业扶贫观摩会精神为引领,以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工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认真实施产业脱贫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培育打造推广一批参与度高、能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适合我市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到2020年,产业效益显著提升,贫困户经营性、财政性收入稳定增加,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帮助有能力、有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继续巩固已销号的省级贫困村产业项目,保证其稳定的发展和壮大。各乡镇(街道)要结合产业实际和资源优势,建立脱贫产业基地,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的问题,力争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一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均接受免费培训服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二、突出培育和发展脱贫特色产业。

  (一)实施特色种养殖业产业扶贫。将特色农业项目优先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计划,重点扶持绿色水稻、彩色苗木、食用菌、榛子、烟叶、韭菜、蓝莓、水果和中药材等种植项目,扶持肉鸡、肉鸭、生猪、肉牛、肉驴等养殖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不断提升其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贡献率。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科技培训,提高贫困户种植和养殖技术普及,增加收入。

  (二)实施特色林业产业扶贫。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利用嫁接改造和新植措施,重点在松山镇、黄旗寨镇、八棵树镇、莲花镇等东部乡镇发展林果产业。配合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做好特色林业扶贫工作。

  (三)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发挥道地药材优势,适当增加辽五味、辽细辛、林下参等药材种植面积,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生产管理,增加收入。组织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贫困户的业务能力。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生产。指导科学施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根据本地中药材种植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计划。配合做好卫健局中药材扶贫工作。

  (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围绕我市小浆果、食用菌、大蒜、肉鸡肉鸭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积极引进清洗、分级、包装、预冷等一体化商品化生产线,初步实现农产品错季销售,推进特色农产品转化增值。发展“扶贫车间”式扶贫模式,开展来料加工、手工制作、手工编织等,带动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妇女、只有半劳动能力人员和残障人员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五)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积极抓住全省综合性试点项目契机,加快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推进相关乡镇、村(包括省级贫困村)旅游项目建设。依托黄旗寨镇、松山镇、马家寨镇、威远镇等旅游资源,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产业项目的带动力。加强指导乡镇(街道)发展特色生产基地,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采摘园和观赏基地支持。鼓励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旅游示范村、休闲农庄、赏花基地、农业采摘、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精品建设。配合做好文体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

  (六)实施服务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村村委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基础上,组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社,提供代耕、代管、代收等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种类型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领域发展,长期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和贫困村集体收益。结合农村保洁和垃圾清运、农村道路维护、植树造林、森林管护等工作需要,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只有半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采用聘用人员方式,签订劳务聘用协议,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三、增强产业扶贫的帮扶带动能力

  (一)培育壮大带贫龙头企业。围绕特色果蔬、特色畜牧业等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在政策资源上向符合条件的带贫龙头企业倾斜。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紧密联结的组织模式和利益机制,因地制宜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有效经营模式,培育一个、发现一个、推广一个,逐步形成“1+N”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互利共赢多方持续增收的分配机制。

  (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加强农民合作社培育,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引导贫困户自愿入社。鼓励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联结、沿产业链上下游联结的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产加销服一体经济;大力培育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大户,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循环+乡村旅游”的家庭农场,贯彻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引领作用。

  四、强化产业扶贫保障措施

  (一)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强化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树立正确扶贫导向,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大梨树“干”字精神为引领,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通过自主发展成为养殖能手、种植大户的脱贫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充分发挥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建立“一带一”帮扶机制,对每个示范主体施行物资补助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中药材示范基地、西甜瓜示范基地、蓝莓示范基地、蔬菜示范基地,引导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推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彩色苗木、烟叶、榛子、小浆果、食用菌、中药材、西甜瓜和大蒜等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做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脱贫攻坚期内,乡村振兴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要优先向贫困村倾斜,重点做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规划衔接、政策配套、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实施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以乡村振兴巩固贫困地区脱贫产业,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同步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

  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发展农业产业的浓厚舆论氛围,扩大社会影响;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扶贫专项资金,加大本级投入力度;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的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分配使用的监督,确保将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上;要定期调度通报,对项目的立项、运行、成效要全程跟踪调度,对项目运行慢、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通报,指导乡镇(街道)及时整改。

  开原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