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Kaiyuan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开原市“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开原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时间:2021-10-15

  开原市“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开原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二0二一年一月

  

  目    录

  序  言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3

  第一节  发展基础   ……………………………………………3

  第二节  存在问题   ……………………………………………6

  第三节  发展环境   ……………………………………………7

  第二章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8

  第一节  指导思想   ……………………………………………8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0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11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1

开原市“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序言:

  开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是闻名东北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和文旅融合产业政策引领,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原市“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编制,将在准确把握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基础上,围绕中央、省、铁岭市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部署,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旅游发展特征,加强我市未来一段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发展新思路,重点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优质品牌建设、乡村振兴、助推一二产业发展等战略方向构建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从而为未来5年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前进路径与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旅游工作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文旅阵地得到有力提升。成功打造了5个精品旅游景区:包括象牙山、白鹭洲、龙泉山城等3处AAA级景区,大清河A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及七鼎龙潭山城风景区,文旅阵地建设有了明显提升。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举办了冰雪大世界、象牙山温泉梨花节、白鹭洲端午龙舟大赛、龙泉山城关公公祭大典、林丰蓝莓采摘节、金沟子田园玫瑰节等富有开原地域特色的旅游节会活动。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活动,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完成安业民纪念馆的提档升级;建成中共满州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暨刘少奇与满洲省委第一党支部纪念馆。2019年7月15日,刘少奇之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刘源亲自为纪念馆揭牌;在白鹭洲景区新建了高崇民生平事迹陈列馆,并融入重走抗联路内容,为我市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填充了鲜明的红色板块色彩。2020年9月27日,铁岭市委书记和高崇民三子高大会等后辈直系亲属出席了揭牌仪式。

  特色文旅品牌成功打造。依托二人转特色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开原大戏院龙头引领作用,精心包装的“二人转嘉年华”已成为我市独有、省内影响广泛的特色本土文化品牌,成为我市着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国家文旅部院团司、非遗司领导亲临开原,参加了第二届“二人转嘉年华”开幕式并出席二人转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品牌效应日显突出。今年11月,第三届“二人转嘉年华”将进京举办“欢乐嘉年华”东北曲艺专场。自2017年起,开原大戏院推出“铁岭二人转 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已累计巡演全国二十余个省市,演出120余场,开原二人转名动全国。

  文旅综合市场规范有序。严格遵照整顿与繁荣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大对我市文化旅游等所属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局队合一体制,为致力于打造一支合格、高效、务实、忠诚的高水平文化行政执法队伍迈出坚实步伐。

  旅游景区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建成象牙山风景区温泉旅游项目。温泉宾馆、新影视基地、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投入使用,老影视基地(康屯村)的美化亮化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完工。二是建成白鹭洲旅游度假区。2018年,高标准游客接待中心、明清风格康熙行宫、国内首创山顶360°旋转式观景台以及东北最具特色的拱形悬索玻璃大桥对外开放,成为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标志性去处。2019年,近千米长的铁岭溶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新建480米全国最长旱滑滑道、“天空之境”、高空秋千等项目,已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已完成投资3.2亿元,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有效拉动了旅游市场,成为我市文旅行业的新地标,同时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三是成功打造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景区包括水岸花海、马赛马拉、冰雪大世界三处核心景点。其中,水岸花海环境优美,极富吸引力;马赛马拉充满异域风情,游客络绎不绝;冰雪大世界依托冬季冰雪资源,成功举办了两届冰雪旅游节,为开原冬季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成五座国家A级标准旅游厕所。五是着力发展乡村旅游。黄旗寨镇、松山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旅游小镇初具规模,八宝镇“锡伯驿站”高标准民俗农家乐投入运营,白鹭洲水乡小镇、沙河小镇列入重点发展规划。民宿经济发展迅速,建成了象牙山、八宝锡伯驿站、鹭客缘等十余家民宿,助推了旅游经济新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显著。“十三五”时期,开原市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前四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22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3亿元,涉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超过万人,各项数据对比“十二五”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首次超过7.5%,旅游业地位逐步提升,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贡献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拉动消费、调整结构、乡村振兴、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新增长点和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从业单位850余家,完成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总投入40亿元,较“十二五”增加25.9%,各类经济指标较“十二五”有了大幅度提升。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中期以来,依托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领扶持,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依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和找准文化、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的具体要求,我市在文旅融合规划编制、文化旅游资源梳理、文旅平台包装打造、重点项目包装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对推动全市范围内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等问题,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旅游项目的差异化、主题化开发有待强化,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深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市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目标,初步形成了以“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为主线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但与开原实际发展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并尽快确定为纲领性文件,指导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

  2、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市部分景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规模小、投入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老化、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人才等问题,制约了接待能力的提升,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3、招商引资项目包装争取有待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文旅领域项目的包装和争取推进较为缓慢,且包装的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库存项目也较少,未能深度挖掘域内旅游资源。项目包装争取的质量和进程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这也正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痛点和共识。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着文旅融合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优质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开原与数字文旅等六大趋势,变革与机遇并存。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我们将以“文化强国”为己任,“文旅兴市”为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践行 “向上、向善、向学、向前”的开原精神,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带动开原全域旅游和社会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二章“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落实为依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化旅游地标为核心,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加快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品牌、新亮点,不断增强开原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市文旅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做好区域合作发展文章。依托沈阳市打造旅游发展(1+7)城市群和铁岭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开原地处辽北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挖掘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潜能,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意识,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是做好新兴业态培育文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方面,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一系列以“旅游+”为代表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化旅游消费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用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为此,在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中,既要瞄准传统景区,打造时尚城市,又要建设诗意田园,开发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使游客在文化演艺、节庆和农事体验中感受乡土民风,在农业采摘园、观光园、亲子园中领略田园生活,在城乡互动、文旅融合、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打造省内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名城:凭借开原自然山水及城市人文,借鉴省内外著名文旅城市的成功经验,将现有景区景点提升建设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知名旅游项目;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至更高水准。重点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特色产品及城市休闲品牌等三大体系;深度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开原文化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通过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与产品销售,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文化、旅游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成,增添群众生活幸福感。

  •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把开原建设成为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新兴中等发达文旅城市。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文化可以丰富旅游的内容,提升旅游的精神内涵;旅游可以为文化提供传播载体,提升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形成乘数效应,实现“1+1>2”的效果。因此谋划文旅产业“十四五”期间文旅工作,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结合我市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旅游多方位深度融合。最终到“十四五”末期,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5年文旅融合发展预期目标(表1)

  

旅游产业固定投资

较“十三五”对比

旅游产业总产值

较“十三五”对比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大专以上学历占比

10(亿)

+50%

150(亿)

+50%

6000人

10%

  

  到“十四五”末期,力争做到全域旅游业态健康发展,旅游节会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文旅建设卓有成效,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更加成熟,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  “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文旅平台作用,利用自然资源,挖掘特色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全力打造“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城市品牌。到“十四五”期末,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全市新的优势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文旅。依托开原特色,全力打造八大特色文旅品牌。以“三馆”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以“一转一馆”为依托,打造快乐文化。以“一城一馆”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以“两山两河一洲一洞”为依托,打造山水文化。以“一基地”为依托,打造影视文化。以“一站两馆三村”为依托,打造民俗文化。以“一场一馆一园一中心”为依托,打造体育文化。以“一节一世界”为依托,打造冰雪文化。

  二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立开原市文化旅游集团,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八大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旅游景区,规划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旅游系列产品,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以开原大戏院为基地,打造地域特色二人转品牌,持续开展“东北二人转,欢乐中国行”全国巡演活动,扩大开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发展节会经济,继续举办象牙山温泉梨花节、林丰蓝莓节、黄旗寨端午龙舟节、龙潭寺庙会等系列活动,打造开原节会品牌。创新发展冰雪经济,积极开展冰雪旅游节等活动,打造开原冰雪旅游品牌。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开心之原、欢乐之城、幽默之都”文旅平台建设目标, 高标准谋划我市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文旅平台重点打造以辽北第一党支部、象牙山、白鹭洲、铁岭溶洞、高崇民生平事迹陈列馆等为代表的东线旅游线路。以大清河水上乐园、马赛马拉游乐场、咸州古城、七鼎龙潭寺等为代表的北线旅游线路。以安业民纪念馆、锡伯族驿站、辽河湿地公园、双楼台遗址等为代表的西线旅游线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主体功能区,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一批文化旅游乡镇和特色文化村落;着力推动康养旅游业发展,形成以象牙山、白鹭洲、叶赫湖、辽河湿地、滨水新城为重点区域的康养旅游产业布局;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快古城复建步伐,合理调整古城规划布局,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院落保护,逐步完善街区基础设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逐步将古城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人居商贸为一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新型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加强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推动咸州古城恢复重建,逐步将古城打造成独具辽金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推动龙湾山城景区、砬子山景区、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关东文旅风情街、白鹭洲水乡小镇、中固沙河小镇、八宝锡伯驿站、象牙山玻璃漂流、石洞沟景区等项目开发建设。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推动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白鹭洲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和配套功能建设。提升景区饭店、宾馆档次、品味和服务水平,让游客在景区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

  

名词专栏

“两区一带”:西部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东部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中部苗木花卉产业带。

“一区三园”:一区即经济开发区;三园即铁西工业园、八宝造纸产业园、铁岭(开原)食品产业园。

“三馆”:安业民烈士纪念馆、“辽北第一党支部”党史陈列馆、高崇民纪念馆。

“一转一馆”: 二人转,二人转博物馆。

“一城一馆”:咸州古城,辽金历史博物馆。

“两山两河一洲一洞”:象牙山、砬子山,辽河、清河,白鹭洲,铁岭溶洞。

“一基地”:以象牙山为中心的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

“一站两馆三村”: 八宝凤鸣驿站,锡伯族万里戍边博物馆、锡伯族大地博物馆,庆云镇老虎头村、兴开街瓜台子村、八宝镇大湾村。

“一场一馆一园一中心”: 体育场、体育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

“一节一世界”:冰雪节、冰雪大世界。

  

  “ 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旅游+”项目(表2)

  

编号

项目名称

简要内容

1

旅游+城镇化

以滨水新城为中心,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强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主题公园创新发展;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2

旅游+农业

以庆云、八宝、老城等地设施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新业态;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

3

旅游+康养

挖掘现有自然资源和特色生态资源,发展温泉旅游、生态旅游,建设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

4

旅游+研学

将中共满洲省委开原支部党史陈列馆、安业民纪念馆、高崇民纪念馆、“7·3”龙卷风科普体验馆、象牙山、白鹭洲、铁岭溶洞等,作为开原市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革命历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专题研学旅行,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加强研学活动组织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5

旅游+体育

全面落实体育旅游发展纲要,打造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企业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6

旅游+电商

利用现有的成熟电商平台及网红带货直播等手段,投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购买旅游产品。培育多元化的文旅市场主体,建立我市文旅产品网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政府+电商平台+旅游景区+供货商”四位一体的旅游+电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是持续开展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继续深入挖掘以象牙山温泉梨花节、象牙山枫叶节、白鹭洲端午龙舟赛、冰雪大世界(“第一雪乡”)冰雪节等为代表的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创新手段和载体。

  五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独具自然禀赋的乡村旅游资源,围绕农田、河流、山林、果园等,打造农产品采摘体验园、辽河湿地公园和观光垂钓园等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特色农业产品向乡村旅游产品转化,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力争达到120家,从业人员达5000人,带动农户5000户,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

  六是叫响开原冰雪旅游品牌。

  七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以旅游重点村和旅游民宿创建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村貌美好宜居、乡风淳朴风俗文明、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村民致富效果良好,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的乡村,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八是加快红色旅游高品质发展。开原红色资源较为丰富,辽北第一党支部、抗联一军三师在开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在开原发生的主要战斗,以及以高崇民为代表的开原籍在本地或外地从事革命工作的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和在开原从事过革命工作的外地籍革命人物,都是我市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核心资源。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开原红色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利用,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优化红色旅游产业布局,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切实增强开原红色旅游产业规模和服务品质。

  九是成立开原文化旅游集团。

  十是加强对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深化文化旅游内涵,精心组织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让大戏院、象牙山、白鹭洲、大清河旅游度假区等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融入开原特有的地理历史文化、明清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东北娱乐文化、以及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地域性演绎文化,建成文化旅游综合体,让文化场所成为游客的休闲地,让旅游场所成为文化的体验地,不断提升开原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铁岭组织的与省内外及周边城市的文化旅游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十一是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线路1:精品三日游线路(表3)

  

线路名称

包含景区

精品三日游

龙泉山城风景区、靠山彩色苗木观光带、铁岭溶洞、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高崇民纪念馆、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辽北第一党支部、石洞沟景区、开原大戏院、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龙潭山城风景区。

  

  线路2:精品两日游线路(表4)

  

线路名称

包含景区

精品两日游

铁岭溶洞、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高崇民纪念馆、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辽北第一党支部、石洞沟景区、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开原大戏院。

  

  线路3:精品一日游线路(表5)

  

线路名称

包含景区

①南线一日游

石洞沟景区、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靠山彩色苗木观光带(龙湾山城游客中心)、白鹭洲旅游度假区、铁岭溶洞、开原大戏院。

②北线一日游

叶赫湖(南城子水库)观光、七鼎龙潭山城风景区、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开原大戏院。

  

  线路4:精品红色一日游线路(表6)

  

线路名称

包含景区

精品红色一日游

辽北第一党支部、松山铁矿遗址纪念地、高崇民纪念馆、安业民纪念馆、开原大戏院。

  

  线路5:环主城区观光游线路(表7)

  

线路名称

包含景区

环主城区观光一日游

大清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马赛马拉、水岸花海)、咸州古城(崇寿寺、老城清真寺)、满铁建筑旧址群(开原火车站、横滨正金银行旧址、满铁地方事务所旧址)、开原大戏院。

  

  重要项目支撑(表8)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性质

总投资(万元)

建设年限

项目分类

1

象牙山景区提升项目

松山镇象牙山景区

种植1000株红枫,修建1公里河道景观和村庄美化围墙,景区服务水平功能提升

自建

560

2021

景区旅游类

2

象牙山影视文化产业园(石洞沟景区)旅游项目

松山镇石洞沟

打造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道路、绿化亮化、登山栈道及护栏、旅游厕所建设等

新建

5000

2025

3

象牙山玻璃漂流旅游项目

松山镇康屯村

象牙山玻璃漂流、七彩滑道、九D玻璃廊桥、游步道、速滑、玻璃旱滑等旅游项目,总占地6000平方米

新建

14000

2025

4

象牙山郭蒋景区旅游项目

靠山镇郭蒋村

建设登山木栈道、观光平台,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游客采摘体验园等

新建

5000

2025

5

铁岭溶洞生态停车场、人行天桥建设项目

黄旗寨镇蓝旗寨村

建设景区生态停车场、钢结构跨路无障碍人行天桥,扩建游客中心,增加旅游厕所、医务室、售票窗口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

新建

1000

2023

6

白鹭洲景区乡村旅游项目

黄旗寨镇

白鹭洲景区到铁岭溶洞景区之间15公里长环保动力火车、白鹭洲景区龙凤桥北侧30米高高空蹦极、铁岭溶洞景区460米玻璃旋转式高山漂流、铁岭溶洞建设滑草六道(每道320米)、旅游酒店及附属设施占地6500平方米

新建

14500

2023

7

白鹭洲水乡小镇旅游项目

黄旗寨镇增家寨村

占地35000平方米的东北特色水乡康养度假民宿集群

招商

10000

2023

8

龙湾山城景区旅游项目

靠山镇龙湾村

建设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观景台及护栏、旅游厕所等

新建

6000

2025

9

沙河小镇旅游项目

中固镇沙河村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康养、水上娱乐综合民宿景区集群

招商

15000

2023

10

砬子山景区旅游项目

李家台镇上清河村

滑索、停车场、栈道、游客中心等

新建

15000

2025

11

老城“线河烟柳”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老城街道线河社区

清理原有池塘,栽种荷花,建设环池塘观光步道、护墙、长廊、凉亭、亮化、绿化,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等

新建

5000

2025

历史文化类

12

老城“古塔朝霞”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老城街道石塔社区

复建老城西侧南段城墙300米,动迁古塔周边住户3户,对古塔周边空地进行重新规划绿植,修建观光亭、步道及亮化,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

新建

5000

2025

13

明长城遗址博物馆(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庆云堡镇双楼台村

复建新安关关门、城防衙署、驻防兵营、双楼台、马市(局部及驻市衙署)、明长城遗址保护(部分墙段),建设明长城遗址博物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等

新建

20000

2025

14

柳条边遗址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威远堡镇威远堡村

复建威远堡边门、衙署、部分恢复柳条边原貌,再现柳条边(局部)实景;建设“大清柳条边博物馆”;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等

新建

10000

2025

15

关东文旅风情街建设项目

滨水新城

建设涵盖关东特色美食、古城民俗观光、旅游产品交易、文玩精品鉴赏、二人转风情演绎、非遗项目展示、网红带货直播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景点

新建

10000

2022

民俗文化类

16

瓜台子锡伯民俗村建设项目

开原街道瓜台子村

建设锡伯家庙、锡伯广场,挖掘锡伯萨满文化、演艺,开发面酒等锡伯特色小吃、亮化、绿化等

新建

1000

2025

17

威远堡镇龙泉满族民俗村建设项目

威远堡镇龙泉村

建设满族家庙、满族文化广场,挖掘满族传统文化、演艺,结合龙潭寺传统庙会开发满族特色特色小吃、服装,亮化、绿化等

新建

5000

2025

18

龙泉村青年点改建抗联遗址纪念馆建设项目

威远堡镇龙泉村

利用上世纪该村建设的青年点房舍进行改建,打造成集当年东北抗联在该地区生活、战斗场景于一身的综合展馆。

新建

500

2024

19

开原市全域旅游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项目

高速公路出口附近

建设内容包括游客食宿接待、配备导游提供各类涉旅游咨询服务、文旅产品展示、购物、售票和引导等主要功能

新建

5000

2023

旅游基础设施类

20

山槐至靠山镇旅游线路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松山——靠山

沈平线松山山槐——靠山镇区间公路质量提升工程

规划

2024

21

开原—黄旗镇旅游专线建设项目

开原—黄旗镇

开原—中固—马家寨-靠山—黄旗寨公路旅游专线质量提升工程

规划

2023

22

开原—黄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开原——黄旗寨镇

规划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在白鹭洲景区附近设置出口,改善景区交通条件

规划

2025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规划工作对未来全市旅游产业工作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切实将规划内容纳入到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重要议程,统一协调、有序推进。建立规划定期检查制度和评估体系,抓好规划的落实,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监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2、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发挥上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通过项目资助、奖励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  

  3、完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债券、融资等多种渠道发展融资,落实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加大对文化旅游优质产业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旅游优质产业机构。将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用地方面予以扶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鼓励有实力的国有文化旅游重点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相互持股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推进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职能,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调整,集聚优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集团化发展。

  5、依法加强监管。按照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旅游行业企业管理,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行动。加大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的威慑力,保障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文化旅游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转变监管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6、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团结奋进、扎实苦干、从严要求、勇创一流的总要求,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行业发展领军人物。实施引智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同时要挖掘、培养本地青年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造就开原的文艺名家、文化骨干,充实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