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辽宁省开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月
《开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一区三园”为载体,打造高端引领、骨干支撑、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实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特色食品、新兴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食品产业基地。根据《纲要》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末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开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玉米、水稻、肉鸡、肉鸭、果蔬、生猪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58亿元。“开原大米”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成功注册,积极申报 “开原林下参”地理标志商标,新申请农产品商标14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个。2019年畜牧业产值达35亿元,庆云堡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开原市嬴德肉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35家对日注册热加工禽肉企业之一,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出口炭烤鸡肉串生产基地。辽宁益海嘉里地尔乐斯淀粉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百万吨扩产能项目,年产15万吨果糖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正在建设年产20万吨玉米胚芽榨油项目。
2019年10月,经开原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原开原市中固镇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开原市“一区三园”之一,主要承接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冷链及仓储物流类项目。园区规划面积188公顷,主要引进和承接农产品深加工类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15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
园区内共现有6家企业。自东向西分别是:
1、原开原市恒泽牧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企业现已停产。
2、原开原市中固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65亩,建筑面积约10960平方米,企业现已停产,于2019年租赁给开原市亚辉牧业有限公司。
3、开原市亚辉牧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主营业务为种鸭繁育、孵化、养殖、肉鸭屠宰、饲料加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年可屠宰肉鸭千万只以上,生产饲料约1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安排400余人就业。
4、原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159亩,建筑面积约18000 平方米,于2019年转让给亚辉牧业。现为河北鸿翔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与亚辉牧业联合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只肉鸭加工及羽绒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生产车间和冷库仓储钢架构已基本完成)
5、开原市丰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玉米储存、烘干。
6、开原市第一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企业现已停产。
二、发展环境
(一)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市常年粮食产量7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43万吨,优质绿色稻米产量20万吨);蔬菜产量52.5万吨;生猪出栏78.8万头,肉禽出栏4500万只,肉类总产量18万吨;蛋类总产量1.7万吨;奶类总产量1万吨。是“国家级肉鸡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市发展畜产品、绿色稻米、果蔬深加工企业和生物质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2、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益海嘉里已形成年产100万吨玉米淀粉系列产品深加工能力。雨润集团已形成年屠宰生猪300万头、联产冷链肉食品2万吨能力。嬴德肉禽、凯祥鸭业、亚辉鸭业、胜利肉禽等肉禽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年屠宰1亿只肉禽、6000吨肉鸡熟食制品能力。拥有绿荷、兴盛、金原等一批绿色稻米生产企业。拥有红牛饮料、依伦饮料、川顺食品、鸿浩食品、李铭记食品、榛子加工等一批饮料、果蔬制品加工企业。我市已形成玉米淀粉、果蔬食品、生猪屠宰、肉禽屠宰、优质稻米五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3、区位优势明显。开原地处东北城市走廊中心节点,京哈铁路、京哈高速、102国道贯穿南北,彰桓公路横跨东西,是联结关内外及东北亚地区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是面向东北市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地的理想之所。
开原市位于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气温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6.5°。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01.9小时,年均无霜期为145天,全市境内有辽河、清河、柴河、寇河、沙河五大河流,地表、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特别开原处于东北地区中心地带,在100公里半径内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投资成本较低,有利于发展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
(二)存在的不利因素
1、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数量少,中小微企业数量居多。品牌效应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市场需求不旺、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2、园区内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道路、电力、给水、只能暂时满足目前需求,无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设施,长远看供水、供电潜力不足。
3、发展备用土地不够多。重新规划的188公顷园区内包含沙河堡村,虽然近期建设不涉及村屯占地,但随着园区发展,用地需求增加,村屯动迁可能为建设发展带来困难。
4、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畜禽养殖和加工类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粪污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不能及时跟进,环保压力较大。
三、“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根据开原市“十四五”规划和开原经济开发区“十四五”规划,以培育壮大食品产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食品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向数量增长、质量提升、集群发展方向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立足粮食、畜禽、果蔬等资源优势和特色,以食品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食品、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
科技支撑、综合利用。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集聚发展、融合互动。引导加工产能向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食品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食品产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东北地区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安排就业6000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引进超亿元投资企业3-5家,投资超5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1-2家。
(四)重点工作
1、完成食品产业园重新选址规划工作。现有位于中固镇的园区发展空间无法满足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供电、供热、供气以及道路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经过多个方案对比和实地考察论证,拟重新规划的食品产业园总用地面积5.19平方公里(7785亩)。其中启动区南起华原重工,东至铁西街,北至大清河南岸,西至京哈高速,用地面积0.65平方公里(975亩);扩张区南起张桓公路,东至京哈高速,北至大清河南岸,西至距京哈高速1公里处,用地面积4.54平方公里(6810亩)。
2、完善载体平台。积极争取将规划区内存量土地调整为特色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用地。目前新规划的食品产业园启动区中230亩已完成土地征转,剩余为一般耕地,在土地调整后即可启动土地征转程序。扩张区由大部分一般耕地、农村宅基地和基本农田构成,可通过土地总体规划调整满足食品产业园远期发展需求。
3、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周边农产品资源优势、我市区位优势和东北地区营销市场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著名食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生猪、肉禽、蛋类等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果蔬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一批羽绒、农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引进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农畜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4、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农产品附属物循环与无害化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以上。加强畜禽粪污处理、企业废水排放治理。提高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全面清理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5、推进“农产品+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逐步形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
6、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改善初级农副产品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推进农产品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
7、强化项目支撑。推进亚辉牧业年屠宰3000万只肉鸭及羽绒制品项目。努力盘活闲置企业,推动中固现有园区内金鸿粮食贸易转型为集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四、支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在经济开发区“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食品产业发展局具体负责铁岭(开原)食品产业园“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2、提升服务效能
以支持企业发展的为原则,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协助落户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加大招商力度
围绕食品产业链条,着力引进和承接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牵动作用强的各类项目。积极引进一批仓储、物流、冷链、电商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行业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4、夯实人才支撑
积极帮助落户企业引进管理、营销、技术等各类人才。引导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搞好内部挖潜,增强企业的内生发展能力。
5、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农业农村类项目支持补贴资金,争取将道路、电力、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纳入省项目建设笼子,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配套设施“七通一平”的全覆盖,为承接项目落地提供用地支撑。
6、坚持科学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三线一单”环境准入要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高危企业落户园区。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