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Kaiyuan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开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时间:2021-10-15

  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辽宁省开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月

  为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科学指导开发区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使开发区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回顾

  开发区坚持以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投资环境为先导,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为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培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提升竞争实力,不断盘活闲置企业,积极促进提质增效。努力克服2019年“7.3”龙卷风灾害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基本实现了“十三五”确定的预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新型造纸、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2020年开发区企业发展到175户,“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增规模企业21户,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4.8亿元,同比增长6.33%;实现规模工业税收1.78亿元,同比增长16.9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10.92%;主营业务超亿元企业达到12户,安置就业6700人。

  开原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排名36位,先后被评为铁岭市招商引资先进开发区,盘活闲置企业先进开发区荣誉称号,在铁岭市重点园区考核中排名第一。

  (一)平台建设日趋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1、科学规划发展布局

  一是适度调整了发展规划。根据省和铁岭市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优化整合,保留了原规划的铁西片区,划出了铁东、城南二个片区,将八宝造纸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集约经营,特色发展。整合后的开发区规划面积21.18平方公里,由15.8平方公里的铁西工业园、3.5平方公里的造纸产业园、1.88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三个片区组成。

  二是拓宽优化了空间布局。铁西工业园现有可利用土地4500亩,其中:已征用净地994亩;允许建设用地1452亩;可转建设用地2054亩。造纸产业园现有可利用建设用地2200亩。食品产业园现有闲置建设用地110亩,可转建设用地968亩。铁西工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造纸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型造纸产业,食品产业园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

  2、着力提升承载能力

  一是对开发区公用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保养,及时修复了龙卷风灾害受损电力等基础设施,完成了企业灾后重建。

  二是争取省政策资金9847万元,实施了铁西工业园集中供热扩网增容、排水泵站及排水管网建设、电力设施改造和造纸产业园8万千伏安大湾变电站建设、2万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5项重点工程。

  三是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2亿元,完成了造纸产业园6千米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食品产业园总长2920米的“二横一纵”路网及附属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造纸产业园组建了宏阳热力公司,建成了一台75T/H和一台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日供汽能力达到5000吨。将港华天然气管网接入造纸产业园,为满足企业供热、供汽需求提供了清洁能源和多样化选择。实施了造纸产业园2万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运营模式创新,委托省环保集团运营管理。

  五是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省“东水西调”水源建设造纸产业园6万吨供水厂项目获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目前铁西工业园基本补齐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不充分的短板,建成区实现了公用设施“九通一平”的全覆盖,完全具备了承接各类项目转移的能力。造纸产业园基本实现了公用设施“七通一平”,有效解决了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制约。食品产业园完成了总体规划,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围绕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新型造纸、特色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以大项目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为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大中城市群等重点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开发区全员招商、乡镇街主体招商、市直部门主动招商、依托企业以商招商、委托开展代理招商五条招商战线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冬季百日招商攻坚行动”, 积极实施精准靶向招商。疫情期间,采取云招商、云推进、云签约网络招商方式,主动突破疫情封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主要领导冒着被隔离的风险,亲赴北京等高风险地区,积极推进项目签约落地。

  “十三五”期间,落户开发区项目63个,协议引资额66亿元。其中:投资 3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开工建设项目52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36个。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85亿元,上交税金2.6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开原经济开发区。

  依托闲置资产,开展二次招商,盘活闲置企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盘活闲置企业19个,盘活标准化厂房29栋,盘活闲置土地1510亩,盘活闲置厂房31.4万平米。对恒源化工、鑫亿达、天慕食品3户债务关系复杂、资产存量较大的“老大难”闲置企业,创造性地采取了由政府先回购再移交的方式,努力突破盘活闲置企业工作的瓶颈制约。

  辽宁宝成实业投资1亿元,整体盘活天祥钢铁,建设年产80万吨螺纹钢项目,于2020年8月试生产。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

  世界制灌业巨头奥瑞金集团和功能性饮料巨头红牛集团联合投资3.5亿元,利用元阳食品闲置厂房,建设年产5.4亿只制罐和红牛饮料项目于2020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正在设备安装。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上交税金5000万元。

  兴东科技投资7亿元,建成了年产60万吨高档包装纸项目,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品种最全的包装纸板生产基地。豪唐纸业投资7亿元,建成了年产1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艺盛峰新材料一期投资2亿元的年产2.2万吨无纺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惠伦纸业新建纸管项目顺利投产。

  辽宁友爱洗涤用品投资1亿元,整体收购鼎丰铜业和成大合金2户企业,建设年产10万吨洗涤用品项目。于2020年7月1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该企业还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铁岭市首家网络直播公共服务平台。

  辽宁航铸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10万套航空零部件、80万套模具项目,正在设备安装。

  辽宁新生科技投资8000万元,整体租赁中瑞化工,医药、兽药中间体项目于2019年10月投产,农药中间体项目于2020年8月投产。

  华浙管业与辽宁地矿建设集团联合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管桩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钢棒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酸菜加工项目均已投产运行。

  亚辉牧业与雄安羽绒制品联合投资1.5亿元,建设年屠宰3000万只肉鸭、年加工240吨羽绒制品、年产20万吨饲料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海欣药业投资1亿元,整体收购恒源化工,建设医药中间体项目;川顺食品投资1亿元,建设软包装罐头、速冻果蔬加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辽宁金源实业投资7亿元的中英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辽宁安达电梯科技投资3亿元的续建斯迈特电梯项目、鸿博智源(开原)药业投资2.2亿元整体收购天慕食品建设医药中间体项目、辽宁国泰集团投资1.5亿元整体收购鑫亿达金属建设铜制品加工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宝源压力容器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多晶硅还原炉、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磁力密封装置和磁力密封反应釜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先后有哈深冷、远宇重工、亨泰药业、奥拓福水刀4户企业,与国内500强中集安瑞科、世界压缩机巨头瑞士布克哈德、上海泓博智源药业、辽宁悦利建设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实现了攀大附强、借船出海。有17户企业追加投资9.8亿元,实施了19项技改扩能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由原来的3户增加到13户。新增5个省级、10个铁岭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益海嘉里累计追加投资4.7亿元,实施了技改扩能和新产品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玉米淀粉系列产品深加工能力由6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建成了年产30万吨果糖、5万吨麦芽糖、10万吨结晶糖项目。

  兴东纸业投资8500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了企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泓博智源(开原)药业投资7200万元,建成了年产210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替格瑞洛新药项目。

  远宇重工投资5700万元,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平台高转数天然气压缩机铸件配套加工基地。

  华原重型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年产200套智能立体车库项目。成功研发了技术领先的防摇摆起重机和散装货物斗轮堆取料机新产品。起重机板块与总部一同在主板上市。

  亨泰化工投资2600万元,建成了年产150吨苯基GABA技术改造及年产10吨氯苯氨丁酸项目。

  远大科技原来是濒临破产的小型企业,通过与沈阳铝美设计院合作,投资2000万元转型研发制造碳素浸渍成套设备,一跃成为年产值超亿元,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创科轨道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生产地铁屏蔽门及高铁非标产品和通用设备项目。丰禾伟业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农用无人机组装项目。星都起重设备投资112万元,建成了技术领先的电动葫芦配件生产线。依仑食品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产1亿只饮料灌装项目正在办理基建手续、普越机械投资2000万元建设机械加工项目、起重机总厂投资2000万元建设起重机配件及整机生产项目已投产运行;完成了产能倍增计划。

  开原化工机械容器与北京钢铁研究院联合投资500万元,成立羰基冶金·超细金属粉末工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了军工装备水平。该企业还自主研发了核电废水处理罐装备。

  宏达热电投资5044万元,完成了老工业区城市供热管网改造,实现了全覆盖。

  (四)体制创新焕发活力,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省和铁岭市《关于推进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开原经济开发区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开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开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聘精兵强将,重新组建了开发区管委会。完成了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的组建。实行了全员聘用和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管委会+公司”扁平化管理服务模式改革。重组后的开发区管委会,经市委、市政府充分授权,统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实现一二三次产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体制保障。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开发区的人才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全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在“7.3”龙卷风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面前,开发区全体党员干部不计得失,不舍昼夜,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协助抢修公用设施,帮助企业生产自救,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由市财政出资,为严重受灾企业做了房屋质量技术鉴定,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为复工复产企业无偿提供84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解决了企业燃眉之需。

  开发区引入了OA智办公、无人机测绘、大数据共享平台等网络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企业和员工动态信息,科学指导资源优化配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21户企业补办了不动产登记证。为指导企业用好政策工具,组织编印了《开原市招商引资实用手册》,发放到每户企业。为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在开展“千人帮千企”和“项目管家”的基础上,采取“双向选择、脱岗服务”的形式,从全市选派92名优秀干部任驻企服务专员,为每户企业安排了1名联络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雷锋式服务。按照“放管服”的总体要求,积极复制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五年来,开发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自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了开发区依法办事、和谐稳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年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急需补齐的短板,面临严峻的发展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主要是铁西工业园尚未实现“九通一平”的全覆盖,造纸产业园供水站尚未落实投资主体和建设资金,食品产业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二是发展空间存在短板。主要是铁西工业园规划范围多数属于一类建设用地,严重制约项目落地。造纸产业园未规划纸浆项目,严重影响造纸产业链招商。食品产业园土地调规尚未完成,严重制约项目落地。

  三是配套政策存在短板。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老百姓不太认同,导致征地难。招商引资政策、引进项目和盘活闲置企业奖励政策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

  四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增强。从宏观经济形势来讲,波及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单边主义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给投资消费和经济复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自身发展因素来讲,开发区企业传统产业居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形势需要任重道远。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坚持内生挖潜与外延扩张有机结合,积极增强平台承载能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培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积极抢抓工业2.0战略机遇期,不断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新动能。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实现振兴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分结合与创新发展相统一。一方面努力实现开发区发展规划与全市“十四五”规划无缝衔接,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全市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复制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努力提高开发区管理服务效能,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市实现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促进。一方面开发区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制定规划、优化环境、打造平台、项目招商上,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开发区自主造血机能,努力实现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开发区建设,引导企业回馈社会,实现双赢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相同步。一方面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量的扩张。一方面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内生新动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的丰厚度,努力实现质的提升。

  坚持近期目标与愿景规划相统筹。一方面加强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年度发展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走,一年一个新台阶,努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一方面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和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新型经济体系。

  坚持规划指导性与灵活性相适应。一方面涉及原则性、方向性、功能性、布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一以贯之严格执行规划。一方面规划进行重大调整,需事先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可以在不影响规划实施总体效果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规划的刚性约束和适度弹性。

  (三)发展目标

  努力打造高端引领、骨干支撑、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实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保增长、稳就业、扩税源、惠民生的核心支撑和拉动开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到2025年,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00亿元,实现税收收入4亿元,安置就业1.5万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比2020年翻一番。着力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规模企业达到60户,其中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户,培育5户上市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每年确保引进1-2户投资超5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发展空间与设施建设规划

  根据打造全国一流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的长远需要,经市政府多方对比和考察论证,初步选址在铁西工业园北区重新规划食品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5.19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南起华原重工,东至铁西街,北至大清河南岸,西至京哈高速,用地面积0.65平方公里(975亩);扩张区南起张桓公路,东至京哈高速,北至大清河南岸,西至距京哈高速1公里处,用地面积4.54平方公里(6810亩)。

  “十四五”期末,开发区规划面积达到24.49平方公里,由15.8平方公里的铁西工业园、3.5平方公里的造纸产业园、5.19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三个片区组成。铁西工业园现有可利用土地4500亩,其中:已征用净地994亩;允许建设用地1452亩;可转建设用地2054亩。造纸产业园现有可利用建设用地2200亩。食品产业园现有可转建设用地7785亩。开发区建立项目建设用地储备制度,争取每年储备500亩建设净地资源,作为项目招商载体。

  1、铁西工业园

  重点规划建设60000KVA变电所建设,将滨水新城富余供电能力引入北区。完成北区二横道路建设。将集中供热、天然气、供水、排水、通信等配套设施向北区延伸,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的全覆盖。规划建设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充分发挥铁西工业园紧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努力实现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无缝衔接。充分友爱洗涤用品网络直播公共服务平台和泰瑞电力变电站智能运维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

  积极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将现有存量土地由一类建设用地变更为二、三类建设用地,为摆放项目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北区许台和小九社2个园中村的迁移改造,腾出更多建设用地。

  2、造纸产业园

  积极推进利用省东水西调水源建设日供水6万吨的供水厂和配套管网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力争2022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根据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和适时启动污水处理厂扩能升级改造和固体废物处理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争创清洁绿色园区。根据造纸产业园发展需要,适时启动集中供热站扩网增容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处集商务洽谈、网络直播、产品展示、仓储物流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配套设施建设“七通一平”的全覆盖。

  积极协调省环保厅,争取在造纸产业园增设制浆项目,为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制浆企业,完善造纸产业链条创造条件,实现园中村迁移改造。

  3、食品产业园

  抓紧完成食品产业园选址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将规划区内存量土地调整为特色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用地。目前新规划的食品产业园启动区中230亩已完成土地征转,剩余为一般耕地,在土地调整后即可启动土地征转程序。扩张区由大部分一般耕地、农村宅基地和基本农田构成,可通过土地总体规划调整满足食品产业园远期发展需求。争取将道路、电力、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纳入省项目建设笼子,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配套设施“七通一平”的全覆盖。

  (五)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

  开发区的三个片区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集约管理,特色发展。以铁西工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企业;以造纸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新型造纸和配套加工企业;以食品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特色食品、肉禽屠宰、羽绒制品、冷链食品、农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实现无害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实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税收、就业分别占开发区经济总量的80%以上。

  1、以铁西工业园为平台,发展高端装备和机械加工业

  发展方向:

  以起重机械、压力容器、专用设备为主体,坚持智能化、专业化、模块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实现集群产业链、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优化配置。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加工企业,支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实现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发展目标: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配套加工企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保障,不断扩张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把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为集产品研发、整机生产、配件加工、产品营销、售后服务与一体,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集群。

  到2025年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0亿元,上交税金2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

  发展重点:

  利用华原重型起重机板块与总部一同在主板上市的机遇,加大融资力度,推进产品升级,使企业自主研发的立体智能车库、防摇摆起重机、散装货物斗轮堆取料机等新产品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现由生产传统起重机械向生产高端智能起重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争取2021年将位于河南长垣的卫华集团总部和主要产能转移到开原发展,届时华原重型将盘活全部闲置资产,新增产能10亿元。

  利用远宇重工集团总部与国际著名压缩机制造巨头瑞士布克哈德实现战略重组的机遇,积极拓展国内外营销市场,积极推进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海上石油平台高转数压缩机铸件生产基地尽快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利用奥拓福水刀实现战略重组的机遇,积极推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冷态切割消防救援车、超高压水带高空消防救援车、无人驾驶全自动消防救援车、为盾构机和钢轨修复机配套的世界最大超流量高压泵等新项目加快建设进程,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三洋重工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欧式起重机产品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实现由生产传统塔式建筑起重机向生产欧式高端起重装备的转型升级

  利用开原化工机械容器与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成立羰基冶金·超细金属粉末工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的机遇,积极推进羰基冶金·超细金属粉末、核电废水处理罐等高端装备实现满负荷生产,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和军民融合发展。

  利用辽宁哈深冷与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实现战略重组的机遇,扩大天然气、煤层气、焦炉气液化装置、LNG专用液化设备等高端装备的生产能力,拓展国内外营销市场。

  积极推进宝源压力容器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磁力密封装置和磁力密封反应釜等新产品尽快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远大科技碳素浸渍设备、丰禾伟业农用无人机、创科轨道地铁屏蔽门等一批科技型成长性中小企业尽快实现做大做强。

  积极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智能制造(中英)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和配套加工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推进安达电梯投资3亿元建设的高空救援电梯及高端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实现投产达效。

  积极推进天祥钢铁80万吨螺纹钢项目、辽宁地矿中浙桩业钢管桩、钢棒项目实现投产达效。

  2、以造纸产业园为平台,发展新型造纸产业

  前景展望:

  经考察论证,今后10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类生活用纸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我市发展造纸产业仍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全国造纸行业产业布局很不平衡,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河北、山东、苏南、广东地区,而在东北地区产业布局相对较少。部分造纸企业从拓展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市场需求、减少生产和营销成本、缓解生产要素制约因素等方面考虑,有到东北地区布局建厂的内在需要。经济发达地区和造纸产业重点地区,清理整顿中小型造纸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的力度加大,生产要素成本增加较快,客观上促进了造纸企业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产业基础:

  造纸产业园配套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完全具备了承接造纸企业转移的能力。兴东科技已形成年产50万吨高档包装纸板能力,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用纸生产基地。

  豪唐纸业已形成年产1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能力。艺盛峰新材料已形成年产2.2万吨无纺布能力。惠伦纸业已形成年产8000吨纸管能力。造纸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发展重点:

  一是面向造纸产业重点集聚区,着力引进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工业专用纸、辅料加工等骨干企业和配套加工企业。争取将制浆产品纳入发展规划,引进制浆骨干企业,保障造纸原料供给,节约生产成本,打造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积极支持现有骨干企业追加投资,实现规模扩张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推进兴东科技三期工程建设,兴东上市,形成年产100万吨高档包装纸生产能力;推进豪唐纸业重组进程;推进艺盛峰新材料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形成年产10万吨无纺布能力。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造纸产业园实现产值70亿元,上交税金

  2亿元,安置就业4000人,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

  3、以食品产业园为平台,发展特色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

  基础条件:

  一是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市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肉蛋奶产量达16.8万吨。我市是“国家级肉鸡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市发展畜产品、绿色稻米、果蔬深加工企业和生物质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益海嘉里已形成年产100万吨玉米淀粉系列产品深加工能力。雨润集团已形成年屠宰生猪300万头、联产冷链肉食品2万吨能力。嬴德肉禽、凯祥鸭业、亚辉鸭业、胜利肉禽等肉禽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年屠宰1亿只肉禽、6000吨肉鸡熟食制品能力。拥有绿荷、兴盛、金原等一批绿色稻米生产企业。拥有川顺食品、鸿浩食品、李铭记食品、榛子加工等一批果蔬制品加工企业。我市已形成玉米淀粉、果蔬食品、生猪屠宰、肉禽屠宰、优质稻米五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发展重点:

  一是加强绿色稻米、绿色果蔬、绿色生猪、肉牛、肉禽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为发展特色食品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资源。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延伸和深耕产业链条,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由地头畜舍到超市餐桌,变农畜产品废弃物为可利用资源的全产业链。

  二是依托周边农产品资源优势、我市区位优势和东北地区营销市场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著名食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生猪、肉禽、蛋类等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果蔬产品深加工企业;引进一批羽绒、农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引进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农畜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是积极推进益海嘉里年产20万吨玉米胚芽榨油、1.2万吨豆粉;红牛饮料年产5.4亿套制罐和灌装饮料项目,亚辉牧业年屠宰3000万只肉鸭及羽绒制品,川顺食品二期,依仑饮料等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实现投产达效。

  发展目标:

  依托我市强大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保障,形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协调发展、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全国一流的的食品产业基地。

  到2025年,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0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安置就业6000人。

  三、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开发区实施“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开发区管委会各位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组、投资促进组、经济运行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局,具体负责“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2、 创新管理体制

  按照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支持企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权事划分,复制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着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经市委、市政府充分授权,建立“管委会+公司”扁平化高效运行、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型开发区管理模式,努力把政府可控资源优势直接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增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推进转型升级、盘活闲置企业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积极推进解决企业“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为企业补办不动产登记证工作。扎实开展“千人帮千企”、“项目管家”、“驻企服务专员”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打造一支善于招商、乐于服务、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夯实开发区管理服务基础性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作用。建立健全开发区企业档案,收集整理各级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开发区企业微信平台和全市工业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

  3、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是开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开发区和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不懈努力,形成诚信招商、安商养商、以商招商的良好氛围,全面打造了开发区的服务品牌、效率品牌和诚信品牌。

  一是完善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实行并联审批,明确办结时限,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服务客商的绿色通道。

  二是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事项,一律实行准入备案制度;对企业进行处罚的事项,一律实行报请备案和包容免罚制度。

  三是实行全程服务制度。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和配套设施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完善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和评议结果应用制度,把评议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4、 加大招商力度

  项目招商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招商引资中心地位不动摇,切实加大精准招商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专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相结合,切实加强招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不断优化招商资源,提高招商水平。

  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规划确定的主导产业,面向全国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牵动作用强的项目,集中开展大项目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主要是依托重点产业集聚区行业协会,开展代理招商;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开展驻寨招商;针对重点项目源,开展靶向招商;挖掘企业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开展推介招商。

  四是落实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对不适应招商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整,营造以项目论英雄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员招商的积极性。

  5、推进转型升级

  坚持吸引增量外延扩张与盘活存量提质增效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因企施策,务求实效。努力实现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提质增效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和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打造一批支撑开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追加投资上项目,实现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核心产品转移到开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建上市公司、协助行业领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或省级技术中心。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关于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协作,通过嫁接改造或兼并重组等措施,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帮助企业引进管理、营销、技术等急需人才。引导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搞好内部挖潜,增强企业的内生发展能力。

  三是积极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6、盘活闲置企业

  认真落实《开原市盘活闲置资产工作实施方案》,按照 “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部盘活开发区闲置企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对债权债务关系比较明晰,盘活难度较小,盘活价值较大的闲置资产,要优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办不动产登记证、落实盘活闲置资产相关支持政策,与资产所有人共同确定整体出让价格,将之打造成为优势招商载体。

  二是对存在部分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的骨干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其通过追加投资进行扩能升级改造、将总部主导产品转移到开原生产、通过企业自主招商引进实力较强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进行兼并重组等方式,全力盘活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

  三是对被银行依法收回的企业,要依法清退原有企业,不得干扰企业拍卖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相关银行进行依法拍卖和招商引资工作。

  四是对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债务负担较重、没有办理或暂时难以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暂时不具备通过整体出让方式进行盘活的企业,可采取整体或部分租赁、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盘活。

  五是对拒不配合盘活闲置企业的,将采取依法收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清缴欠税和清收贷款力度、推动进入司法程序等综合措施,倒逼企业配合盘活闲置资产工作。

  7、 解决瓶颈制约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筹资、合作双赢”的原则,一方面积极争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项目笼子,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支持。一方面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探索和实践BT、BOT等现代融资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区建设,实现土地增值和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制度,突出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

  8、坚持科学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标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高危企业落户开发区。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安评“三同时”制度,对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一律禁止落户开发区,把好源头关。

  三是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