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金融发展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开原市金融发展局
2021年4月
“十三五”期间,金融领域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金融市场较为稳定,人民在金融领域的获得感显著增加,但金融领域各项事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短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着风险。为此,着力解决“十三五”金融业发展期间遇到的突出问题,谋划好“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以确保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传统的金融体系正在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金融资源配置仍不平等,金融市场依然亟待完善。因此,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三大任务,促进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发展基础
研究拟订了全市金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并指导全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试点工作,会同人民银行共同落实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防范化解金融业风险,协调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了全市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强金融环境建设,开展了投资类公司和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具体体现在:
一是金融规模不断扩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开原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3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实现15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亿元。2020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6亿元,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38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2.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3.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1.4亿元。二是金融组织体系持续完善,区域金融运行平稳。目前,开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9家,设88个营业网点,较2015年末增加10个,从业人员1500人。地方金融机构逐步发展壮大,象牙山村镇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资产总量达94亿元,营业收入2.5亿元,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三是金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成立了开原市金融发展委员会,下设置了投资类公司专项整治、清收银行不良贷款、金融舆情风险控制三个工作推进组,相继出台了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四个“机制”和一个《预案》,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基本建立。为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开原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原市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发放农户信息采集表9万余份,累计录入农户7万户,录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国家级示范社及省级示范社共计30家。四是金融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2万笔,7.5亿元。开原市农信社与黄旗寨镇政府联合创建了黄旗寨镇农村地区现金服务示范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落地应用,邮储银行在新玛特等商业场景推广“云闪付”App400余个,农业银行实现新玛特所有商户贴码付全覆盖。线上信用贷、云税贷等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乡村振兴贷款等涉农金融产品取得了新的突破。五是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信用记录查询服务质量提升,开原市安装布控征信自助查询机5台,社会反响良好。推进了人民币流通净化工程,不断提升人民币整洁度。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受理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20件。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有效推广,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逐步完善。各金融机构布置助农取款点576个,乡镇辐射面达100%。
第二节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具体体现在:一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更是困难,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被普遍认为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地方法人机构不良贷款率处于高位,盈利水平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和经济环境影响,辖区内部分贷款主体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使贷款余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社会上各类投资公司包括互联网金融的违规违法经营活动,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三是金融环境仍需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诉讼案件的办结效率有待提高,案件执行力度有待加大,虚假违法金融广告行为依然存在。
第三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开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向上向善向学向前”的新时代开原精神,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680元和16850元。在开原市社会经济发展向好的大背景下,金融领域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金融市场秩序稳定。“十四五”期间,我们一要积极把握我市经济发展新趋势,优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二要认真贯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部署,维护合规合法经营市场秩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三要持续注入金融科技的新动能,用科技的力量实现对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的重塑,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第二章十四五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铁岭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第三节发展定位
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确保金融安全为重点,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机制。
第四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十四五”期间,拟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同时以保障全市金融安全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关键在早、根本在防、核心在疏”的工作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目标体现在:
——引进和新设担保机构。到2025年全市共引进或新设各类担保机构5家
——引进金融机构。到2025年,全市共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机构5家。
——银行机构存贷款。到2025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400亿元和300亿元。
——企业挂牌上市。到2025年,全市纳入上市企业后备库企业数量达到4-5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3家。
第三章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节建立有效机制,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依托政府建立产融供需对接机制。一是建设政府为依托的金融网络信息平台。二是建立融资需求项目库。三是开展融资宣传培训。四是开展融资对接活动。五是继续推动创业担保及“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六是推动融资信用信息平台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信用信息整合。
(二)推进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一是开展企业上市调查摸底,力争确定重点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充实到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二是加快推进规模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造,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三是发挥企业挂牌基地服务功能。宣传企业上市政策,引导优质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三)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是积极开展涉农产品创新。研究探索养殖业抵押贷款解决途径。二是联合人民银行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三是积极推广 “保险+期货”等试点项目,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推动市政府出资“风险补偿金”和银行机构开展合作。五是扩大人保财险“收入保”“健康保”等扶贫保险产品的应用与推广。
(四)转化主题教育成果。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研究落实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进企业上市等调研成果。
第二节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安全稳定
(一)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宣传力度。利用宣传部门新时代宣传平台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宣传为试点,并尽快复制推广,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二)做好各类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建立全市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有序化解不良贷款。二是加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监测,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三是建立企业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排查机制,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定期组织开展高负债企业风险排查,密切关注重点企业债务情况。四是利用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五类机构经营情况分析、监测。五是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继续扎实开展严厉打击乱办金融及非法金融、各类交易场所规范整顿等项工作。六是有效防控金融舆情风险。建立金融舆情风险监测、识别和快速应对与处置工作机制,有效防控金融舆情风险。
(三)完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属地责任和发起行主体责任。通过金融招商帮助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增强资本实力,完善股权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效能。
第三节加强政策支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加大金融环境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关于优化金融环境的实施意见》。一要加大信贷政策落实力度,优化信贷办理流程。二要规范服务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及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构建新型企业信贷融资模式。四要构建法制化金融环境,坚决打击各种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五、要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金融信用惩戒机制。
(二)加大推进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要全力支持企业上市,降低企业上市成本,要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第四章十四五期间金融领域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或重点工程
第一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以农户信用采集为切入点,以开展农户信用评价为着力点,以金融支持农户发展为落脚点,积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和激励工作机制,深化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街建设,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提高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三农”发展。“十四五”期间,要完成全市乡镇街农户的信用信息表的填报、录入任务,完成信用评级工作,建成全市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评价系统,覆盖全市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信用信息不断更新。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有序进行,农村信用贷款数量实现稳定增长。
第二节移动便民支付工程
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升移动支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便民支付服务进程,打造开原市移动支付便民引领县(市),为开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支付服务供给侧改革,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宗旨,深入推动以“云闪付”APP为核心,符合银行业统一标准的二维码、手机闪付、银行APP等各类型移动支付产品的协同发展,在巩固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等在全市商务、交通、医疗、旅游、农贸市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移动支付便民服务水平,形成高效便捷、惠及城乡的移动支付服务网络。在开原市水、电、燃气、供暖、社保、医保、交通罚没等诸多领域全面实现移动支付,在公交线、城乡客运、出租车、停车场等推广快捷支付,实现线上预约挂号、住院缴费、门诊缴费等,在象牙山景区、白鹭洲风景区布放移动终端、“一码付”等实现快速购票,推进学校缴费电子化,在开原大商新玛特、大润发、新都商业街、步行街商业街等地推进商户条码使用活跃度,在农贸大厅内推广云闪付条码,摊位、商户改贴云闪付聚合码。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金融领域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开原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下,各有关职责部门一把手是金融稳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2、落实各方责任。建立市金融发展委员会负总责,各职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和工作分工,制定推进金融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确保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全面实施金融领域“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推动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第二节加强金融发展人才保障
充分发挥人才对金融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制订和完善金融实用人才的选拔机制。不断拓展培养金融人才的领域和途径,统筹金融各类实用人才,建立健全金融实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
第三节金融环境的保障
1、优化政策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规定,宣传解读党的金融战略政策,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破除官本位思想,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办事员。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环境,是确保地方金融安全稳定的前提。
2、加强法制保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金融领域各项工作,在规划编制、安全预警、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从金融领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金融发展政府规章,把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法制化,发挥立法在金融发展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