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民镇:畜禽粪污整治再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开原市业民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关乎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破解畜禽粪污污染难题,业民镇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集中治污,从“末端治”转向“前端治”。准备阶段,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任务,制定业民镇畜禽粪污防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各成员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成立业民镇畜禽粪污治理工作专班,开展全镇畜禽养殖情况和粪污排放现状调查,建立《业民镇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台账》,精准破解粪污治理难题。集中整治阶段,按照治理方案要求,量化全镇养殖粪污产生量,统计规模养殖户及散养户数量,建立大中型堆粪棚2个、临时堆沤点9处、引进干粪抛撒机1台,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对规模养殖场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根据《辽宁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铁岭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视情节轻重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罚款处罚。巩固提升阶段,完善畜禽粪污治理长效机制,对畜禽粪污治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效益蝶变,从“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业民镇地多、肥多,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0000吨以上,具有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粪污乱堆乱放不仅污染环境,还让养殖户和村民矛盾频发。与此同时,长期依赖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粮食产量难以提高。为破解养殖污染与土壤退化的双重难题,业民镇抓住了畜禽粪污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契机,以粪肥就地还田为核心,一方面,通过将畜禽粪污经堆沤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另一方面,有机肥的施用增强了土壤肥力的持久性和后劲,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还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尤为重要的是,该模式构建了“收集—处理—还田”的闭环体系,在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耕地质量提升的协同推进,为促进全镇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技术革新,“小粪肥”融入“大循环”。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中,业民镇以三寨子村“蚯蚓田”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为核心抓手,推动“小粪肥”融入农业生态“大循环”,构建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耕地质量提升的双向赋能体系。自2024年项目落地实施以来,业民镇已实现粪肥还田面积超万亩,通过“蚯蚓分解+粪肥还田”的生态模式,不仅让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据统计,项目覆盖区域内,化肥用量亩均减少10%以上,有效降低了化学肥料对土壤的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项目实施前明显提升,耕地肥力持续增强,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更优质的土壤环境。同时,全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突破70%,破解了传统养殖粪污处理难、污染环境的痛点。在主体对接与服务覆盖方面,项目已成功联动5家中大型养殖场与303户种植农户,初步形成“养殖场供粪—蚯蚓田转化—农户用肥”的闭环链条,让绿色种养模式惠及更多农户。为进一步提升粪肥处理效率与利用价值,业民镇综合利用粪便风干设备,计划将湿度70%-80%的粪便风干至20%-30%以下,促进有机粪肥固态发酵,实现有机粪肥初步加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全镇农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联动执法,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为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治理中执法力量分散、监管覆盖不足的难题,业民镇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核心目标,创新构建“四员联动”联合执法体系,推动环境执法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深度转变,筑牢农村生态保护防线。该执法队伍整合网格员、保洁员、水管员、动监员四类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各岗位优势,网格员精准排查区域隐患,保洁员“拉网式”排查环境问题,水管员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动监员紧盯养殖环节违规行为,形成“全域覆盖、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执法格局。同时,建立“一日一调度、一周一总结、半月一报告”工作机制,每日梳理执法重点、每周复盘治理成效、每半月汇报推进情况,确保执法工作高效衔接、落地见效。执法过程中,队伍重点针对养殖粪污直排偷排、违法排污口违规排放、运污车辆违规运输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常态化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形成强大执法震慑。此外,坚持“执法+普法”双轨并行,执法人员主动上门开展环保宣传,耐心向村民讲解污染危害与环保法规,细致做通思想工作,引导村民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逐步构建起“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治理”的全民共治氛围,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业民镇将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抓好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治理,一条“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产粪—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的闭环产业链正在延伸拓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