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棵树镇“线上+线下”融合发力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社会治理

来源:开原市八棵树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八棵树镇下辖18个行政村,村屯分布较散,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反复、人工检查力量有限、覆盖有限、对村民和养殖户监管约束不足,是全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社会治理方面长期面临的三大难题。为此,八棵树镇积极探索构建“线上监督+线下联动”的融合治理模式,推动治理效能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一、科技赋能,织密全域治理

  1.全域布点,实现监管无死角2023年,镇村两级共同出资,率先在桥头、村口等垃圾易堆积区域安装数字监控摄像头95个,视频信息接入镇综合执法队队员手机终端,存储周期达30天以上,实现对村民乱倒垃圾等行为的“即时发现、精准溯源”。2024年,借助市财政综改项目,新增摄像头114个,重点覆盖全镇18个村的主干道、学校、商业区、人员密集区及环境敏感区域该项目于202411月开始建设,今年7月初完成全部摄像头安装,现在全镇监控摄像头总数突破200形成“村屯全覆盖、重点区域加密”的监控网络。

  2.智能中枢,推动调度高效化为配合114个摄像头使用,八棵树镇在镇政府一楼建成30平方米的视频控制中心,集成显示、控制、储存记录功能,配备专人值守,实时掌握全区域动态。随着摄像头安装进度,控制中心分批接入视频信号,系统通过“实时监管-巡查轨迹”闭环管理,对村屯环境卫生、粪污排放等问题进行监督,执法人员可根据系统记录的问题点位和行动轨迹实现快速处置。视频信号接入以来,该系统成功帮助公安部门破获盗窃等刑事案件3起,有效提升全镇社会治理能力。

  二、线下联动,筑牢“防护墙”

  1.多部门联动由镇环保、动监、交通、水利等部门组建联合检查组,每月开展至少2次全覆盖检查,重点排查村屯卫生死角、河道垃圾、粪污处理等问题;从今年开始,镇水利站采取“无人机巡查+人工复核”模式,对全镇河道及两侧进行立体监管,累计发现并清理河道垃圾点12处。

  2.动态调整点位聚焦治理顽疾根据线上监控数据与线下检查结果,定期分析垃圾反复堆积的“问题点位”,动态调整摄像头位置、增加巡查频次。今年上半年开始,包村干部每月开展一次排查,共上报各村历史以来长期形成的垃圾顽疾点位97处,对这些点位采取“摄像头+专人包保”双重措施,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3.柔性执法与刚性约束结合对线上和巡查中发现的不文明行为,采取首次劝导整改再次依法处罚的柔性执法机制受处罚的村民如半年内表现良好,无不文明行为再次发生,将退还罚款。此举既彰显执法温度,又维护制度刚性。今年上半年,累计劝导整改村民乱倒垃圾、违规停放等行为50余起,处罚拒不配合或多次违规行为7起,村民文明意识显著提升。

  三、靶向施策强化养殖户监管

  1.精准定标分类收取保证金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养殖户的监管,八棵树镇于2024年起推行“排污保证金”制度。村委会结合村规民约,根据养殖户猪、牛、羊、等不同的养殖种类和规模,每户收取200-1000元不等的偷排保证金,明确粪污需送往指定堆粪场或规范还田明确还田地块需远离村边、路边、河边。除少数养殖规模较小的散养户和困难户做出不偷排承诺并由网格员严格监管外,2024年共收取保证金345户,共计84000元。

  2.奖惩联动,强化约束实效发现的养殖户偷排行为,先责令自行清理,拒不清理或清理不彻底,启用该户保证金由村委会代为清理如养殖户“排污保证金”用完,将重新收取保证金。如养殖户弃养养殖户剩余的保证金退还给养殖户。今年上半年通过保证金处理偷排事件3起,养殖户偷排粪污的约束力明显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集体经济在处理养殖粪污方面的支出

  3.规范管理,确保资金透明保证金全部存入各村在镇经管站的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仅用于养殖户拒不清理偷排粪污时的代为清理。各村每半年公示保证金收取、使用情况,接受村民监督,未发生资金挪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