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Kaiyuan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开原决策气象信息

来源:开原市业民镇人民政府 时间:2025-03-10

  摘要:预计2025年年度(3~11月)我市气温较常年偏0.5~1.0℃;降水总趋势偏少1~2成,春季首场透雨日期偏早;生长季积温充足,无霜期长。出现春湿、阶段性干旱的风险较大,农业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景。

  一、前期气候概况及土壤墒情

  (一)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多

  2024年11月份到2025年2月份,我市平均降水量90.4毫米,比常年偏多1倍,主要是2024年11月和2025年1月较常年偏多1.5倍和5倍;平均气温为-6.4℃,较常年同期高1.7℃,季内气温波动变幅较大,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二)冻土冻层浅、地表已解冻

  去冬以来,气温偏高,且均有积雪覆盖,冻土层较浅。目前冻土深度为75厘米,比近5年同期浅5~20厘米,比去年同期深7厘米;平原地区地表已解冻10厘米。

  (三)土壤封冻墒和当前墒情均饱和

  2024年封冻前农田土壤墒情监测表明:我市农田耕层(0~5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平均为98%,土壤相对湿度在80%~110%之间,土壤水分饱和。

  2025年3月8日测墒结果显示,我市5~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值为112%,5厘米、10厘米、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分别为104%、126%和105%。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土壤水分饱和。

  二、2025年农业气象条件趋势预测及影响分析

  预计2025年年度(3~11月)我市降水总趋势较常年偏少1~2成,为520.0~570.0毫米(常年677.4毫米);气温较常年偏高0.5~1.0℃,为14.1~14.6℃(常年13.6℃)。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预估如下:

  (一)早春气温高,土壤化通及春耕作业窗口有望提早

  预计3月我市降水量偏少1成,气温偏高1.0~2.0℃,当前冻土深度较近5年偏浅,土壤化通日提前。春小麦、大蒜、马铃薯、覆膜瓜菜等早春作物播种窗口期早于或接近常年。水稻播种温度始期(气温稳定通过5℃)较常年偏早4~11天,我市出现在3月下旬末。

  (二)终霜结束早,透雨偏早,大部地区春播墒情适宜

  预计春播期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终霜日期较常年(4月30日)偏早11~13天,将出现在4月中旬末。玉米播种温度始期(气温稳定通过8℃)较常年(4月16日)偏早11~15天,平原地区将出现在4月上旬,山区出现在4月中旬。大豆花生播种始期(气温稳定通过12℃)较常年(4月24日)偏早1~9天,出现在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将出现在4月中旬(15日前后),较常年(4月23日)偏早4~9天;因去冬以来雨雪频繁,土壤表墒足,前春出现春湿的风险较大,发生明显春旱风险较低。

  (三)作物生长旺盛期雨热条件较好,降雨阶段性明显,主要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预计6~8月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水热条件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降雨阶段性明显,出现阶段性干旱的风险较大。根据《202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结论,预计稻瘟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粘虫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集中危害;玉米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棉铃虫偏重发生;大斑病局部偏重发生;穗腐病偏重发生;草地螟偏轻发生。

  (四)作物成熟收获阶段热量充足,利于产量形成

  预计9~11月我市降水较常年偏多1~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0℃,初霜冻将出现在10月上旬,较常年偏晚5天左右,光热充足有利于作物灌浆完全成熟。

  三、农业气象年景展望及农事生产建议

  预计今年无霜期为170天左右(常年157天);农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为1460~1520小时(常年1418小时);≥10℃活动积温为3298~3368℃(常年3248℃)。降水偏少,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农业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景。农业生产建议:

  (一)从无霜期和积温的预测结果看,2025年热量充足,生长季有利于农作物充分成熟。建议在品种选择上宜以中晚熟为主,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增加产量。

  (二)春耕春播阶段建议关注冻土解冻、地温回暖、墒情变化和透雨出现时机,提早安排早春作物播种、水稻扣棚育秧,根据天气条件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花生的最佳播期,保证出苗率。

  (三)盛夏生长阶段建议关注阶段性干旱、渍涝等灾害对部分地区农作物的影响。

  (四)成熟收获阶段建议关注强降温、霜冻天气对作物收储和运输的不利影响,抓住晴好天气安排机收和晾晒。

  (五)入冬以来我市气温高,农田有积雪覆盖,利于病菌和害虫(卵)越冬,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

  鉴于影响中高纬地区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气候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预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