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原市业民镇人民政府 时间:2023-09-14
为加强我市“十四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根据铁岭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原市应急管理局起草了《开原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及政策解读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
为了促进政策尽快落实,故将意见征集时间缩短。征求意见时间:2023年8月30日-9月13日。在此期间,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有关意见:
1.电子邮箱:yjzhfg220@163.com;
2.电话(传真):024-73612656;
开原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十四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改革,通过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及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形势持续稳定。依据《安全生产法》、铁岭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推进依法治安,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顺利完成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
一是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出台了《开原市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和《开原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规定》,制定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每年通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情况,与各乡镇街、市直部门代表签订责任状。年末进行考核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顺利完成了应急体制改革,完成了职能调整和人员转隶工作,新的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
二是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创新。科学监管执法模式初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任务、隐患和问题、整改工作、复查验收等“四个清单”得到完善,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加大对中小企业安全监管和安全技术扶持力度,聘请安全评价公司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改进了小微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实施差异化监管。引导第三方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安全管理。
三是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得到强化,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初步建立。推进“一岗双责”,明确了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具体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权责明晰。推进安全生产事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监管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察、职业卫生、铁路道口监管机构,着力推动了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21个乡镇(街道)成立安全监管站,工资上解,统一发放,调动积极性。初步实现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执法检查等专业技能培训,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四是防控能力稳步提高,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区域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城市地下管网,燃气、供水、供电设施,以及重大危险源等现状普查评估,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强化生产及相关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风险管理,提高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能力。提高企业安全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建立区域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明确禁止、限制进入的工艺设备设施种类、企业种类与规模。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认真开展打非治违及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建立电子档案,提高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专项行动、“明职责、防风险、控事故”专项检查等一系列行动,不仅加强隐患了排查,也全面了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了覆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能力不断提高;组织企业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和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库,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强化事故报告和调度制度落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模以上企业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建立了《开原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原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开原市非煤矿山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扎实开展,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联动性不断增强。
七是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基层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机制逐渐完善,实施监督执法全程清单管理,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全部实现网上申报,按规定做到一年一检测,三年一评价,每年对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都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有效防范和遏制了职业病的发生。
八是宣传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消防方面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五年间累计组织安全培训1577余人次,保证了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岗率。连续5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防灾减灾教育宣传等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
九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市共有60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评审达标,其中,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2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单位28家,非煤矿山企业10家,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情况总体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安全生产指标,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了应急管理改革,形成了新的应急管理体系,稳步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遇到的瓶颈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目前我市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滞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够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备,应急预警监测和应急科技支撑建设不完善。
二是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由于机构改革,个别乡镇街和部门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配备不齐,流动性大,监管队伍不稳定,监管力量与面临的任务不相适应,安全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能有效地发挥安全生产监管作用。全市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刚刚起步,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需不断加以完善。
三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
四是应急指挥能力相对落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
五是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使得我市在“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
(三)发展环境(十四五期间发展趋势及展望)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迎来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中央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形成了应急工作新体系,需要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适应新体制新要求。需要理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的管理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十四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积极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防治,指导应急救援,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信息,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促进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开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应急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相匹配的应急体系。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同时,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三)发展定位
在大格局中找准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定位,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盘子,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和方法,予以统筹考虑和科学推进。既要有解决安全发展问题的历史紧迫感,也要有必要的历史耐心,不搞安全生产大跃进,而是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式、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稳中求进,按照优先顺序逐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持“站位就是制高点、转身就是战斗岗、起步就是冲锋时”,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主线,边应急边改革,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切合开原市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力维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增强预案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指挥效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规范性训练、综合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队伍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研判、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依靠科技装备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等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全面构建科技化、现代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实现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军地协同、运转顺畅、处置高效,提升全市应急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推进新一代应急通讯系统建设,拓宽新一代应急通讯能力,依托卫星通讯、5G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整合现有通讯设备,建立集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全区域覆盖、可视化与数字化的智慧型应急通讯系统。
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主要实施以下四项重点工程:
一是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建设开原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0平方米,系统内应包括一套空间信息平台、一套应急通信系统、一套图像接入系统,8个基本信息数据库和3个地理信息库,4个事件信息数据库和5个预案库等。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智能预案、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模拟演练、移动应急平台等主要功能。
二是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建设工程。建设一套云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并实现与省、市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对接,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为指挥调度专用系统,部署在指挥大厅或值班室,24小时开机,采用云视频架构部署,在指挥信息网上运行。云视频会议和应急指挥视频调度两套系统相对独立,互为备份、相互补充。
三是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建设工程。建设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通过对相关专网基站、自组网、窄带自组网、相关基站等无线宽窄带专网通信技术开展实地测试,建设固定基站1套至3套,同时配备网管终端、调度终端,并根据需要配备手持和车载终端。以满足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宽带优先,语音保底”通信业务要求。
四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安全生产基础工程发展规划,按照建立完善专业基地、专业队伍、专业设备的“三专”要求,推进专业救援能力建设。对于社会志愿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快速通行机制、救援社会化补偿机制、队员职业荣誉机制及人身保险机制,以提高队伍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队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并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保障队伍的日常培训和演练。到2025年,打造一支相互协作,强化提升;专兼结合,平战一体的综合性救援队伍。
(二)完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全面推动依法治安
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规定,做到有章可循。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和《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研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使用管理机制。明确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主体资格,建立监管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及公示制度,推动联合执法、委托执法,保障依法行政。健全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快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布,确保权力在依法有效监管下运行。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探索建立评估执法及尽职免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执法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法治实施、监督和保障体系。
(三)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职责,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的关系,依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划定责任边界。全面推行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积极推进“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具体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权责明晰。
二是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察、应急救援、铁路道口监管机构及经费保障体系,到2025年市应急管理局内设机构增加到12个,行政人员编制增加到25名,重新组建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大队,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明确职能定位,提高专业监管监察人员配比,全面优化人员结构。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2名以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专职人员,大力开展委托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推动经济开发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纳入政府安全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实现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培训工程,到2025年各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业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效能。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横向延伸至所有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纵向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周期性、关联性、规律性等分析,实现信息化与安全生产业务深度融合。做好移动执法端推进工作,为实现隐患排查治理清单闭环管理奠定基础。在安全生产执法领域开展“互联网+监管”行动,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及移动终端执法版、企业版的应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定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依法约束惩罚“黑名单”企业。
四是提高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深入推动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围绕事故高发、复发、易发行业领域,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推动安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引导高新安全技术产品、应急救援装备、劳动防护用品等安全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
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主要实施以下四项重点工程:
一是安全生产监管基础设施与装备配备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县、乡镇(街)安全监管力量建设,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备等标准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业务用房,配齐执法车辆、现场检测监测和个体防护等装备。到2025年,建成1000平米装备库,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办公、业务和保障服务用房等项目的达标率为100%;交通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设备、应急救援指挥装备、信息化装备、和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办公设备达标率为100%。
二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已有的行政审批、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系统,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在实现移动执法功能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包含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企业信息共享、四个清单管理等3项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监管业务创新和发展。同时,积极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与省级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综合信息平台数据运用,以安全生产数据库数据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云服务等手段,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智能预测预警等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加强信息化专业运维队伍建设,确定专人负责分析、保障。
三是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到2025年,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全面建成。实施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制定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建立安全诚信企业金融税收激励政策。制定出台开原市“违法违规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体系”等。实现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依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互联互通。
四是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地下输油等管网、城市燃气、供水、供电、企业重大危险源等重要场所运行情况普查,建立数据库,强化安全现状评估及分析能力,建设城市风险预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对重大安全风险智能管理。组织开展城市燃气与化学品输送管网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更新、改造、维护老旧管网。组织开展城市公共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建设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建立隐患闭环管理系统。
(四)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全面提升应急工作能力
一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指导烟花爆竹零售店(点)贯彻执行《烟花爆竹零售店(点)安全技术规范》,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环节相关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消除监管盲区漏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到2025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达到100%、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率达到100%、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考核达标率100%,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达到在职人员的90%以上,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的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二是非煤矿山领域。扎实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健全完善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风险专项治理,加大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力度,强制淘汰地下矿山非阻燃材料以及干式制动井下无轨运输人员、油料和炸药的车辆等落后工艺设备。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持续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反三违”等严重违法行为;推动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矿山企业采掘机械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化及示范矿井建设;夯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基础,提高非煤矿山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制造业领域。对工贸企业进行彻底的调查摸底工作,2025年,企业基层信息登记率达到100%,并建立台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进一步强化冶金、有色、机械、建材、轻工、纺织、烟草和商贸等行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区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企业风险自辨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对金属冶炼企业煤气作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治理、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评估与辨识,企业全员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等。
四是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体系框架建设,健全灾害信息员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一专多能的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做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以及评估核查等工作,同时兼顾灾害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警、险情信息报送等业务,规范管理灾情台账,规范灾情核查核定,确保各涉灾部门灾情数据准确、口径一致。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计划、种类、储备量。对救灾物资管理从“入库、保管、出库”等三方面将做严格规定,完善救灾物资的接收捐赠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入库审批、检查、储存保管、清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储备库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发放回收流程,严格发放救灾物资,要对发放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谁签字、谁负责。对救灾帐篷等可回收物资,使用结束后,能够继续使用的,应及时组织回收,并联合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清理消毒工作,确保回收物资无疫情隐患。对失去使用价值的,严格遵守报废程序,集中销毁,严禁流入社会。加强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做好灾害隐患的摸底排查,制定科学的疏散示意图,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开原市植物园和人民公园),做好地震、洪涝、干旱和风雹灾情预警上报,灾害发生后,及时采集信息,准确无误上报灾情,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是交通运输方面。加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推进实施交通运输执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建设为重点,切实强化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严格按规定配备执法装备器材,为顺利开展执法活动提供重要保障。修订和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处置信息化管理,实现人、车、物等应急资源动态调配。开展提升公路桥梁安全防护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公路风险排查和评估,分级分类进行处治。开展城市公交行车安全监控及防护装置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城市公交车智能视频监控和驾驶区域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应用。做好全国“两会”、“春运”、“五一”“十一”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各重点时段安全管理措施。每年制订“安全生产月”专题宣传活动计划,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和集中咨询日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及时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年督促指导局属各单位组织开展1次以上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六是特种设备方面。有效落实党委及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基层监察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整合特种设备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建立特种设备数据标准,实现全市特种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推广电梯责任保险和“保险+服务”模式,提升全市电梯责任保险覆盖率,开展维保单位维保质量考核,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有序推进全市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气瓶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
七是消防方面。强化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建设。集中开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建筑、石油及易燃易爆危化企业等五类场所综合治理,紧盯重大活动、重要场所、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检查,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本着“先急后缓”原则,统筹规划解决消防车通道占堵问题,2022年完成划线、标识工作,2025年开展分类分批督办整改。推动居住小区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组织在居住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持续整治违规私拉电线、电缆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充电行为。
八是住建方面。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建设单位负总责,参建单位各负其责制度,监管执法机构负责发现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制度建设,指导各级应急队伍建设。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在项目开工前提前介入,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科学规划与建设。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每年进行两次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强化行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坚决将各种质量问题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各种专项治理活动及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完成。通过参加学习、培训、观摩上级验收工作实例、经验交流等方式,迅速提高消防验收登记备案能力,保证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继续落实我市“三供一污”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以及应急演练工作。确保我市“三供一污”企业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营。将做到报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受监率100%;受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通过三年治理确保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率达到100%;力争每年一项工程项目获得质量优质工程。把依法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质量高品质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
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主要实施以下两项重点工程:
一是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扩展数据接入范围,优化并扩展系统功能,推动智能化应用。2025年底,完成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重要实时监控视频图像和预警数据全部接入系统,保证储罐区、库区全覆盖,画质不低于D1(或4CIF);网络视频清晰度不低于720P。通过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在线实时动态监管和自动预警。同时完成全市重点企业及周边地区三维倾斜摄影与危险化学品“一张图”建设,完善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及时预警、事故应急支持等功能。
二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建立高风险非煤矿山企业和主要危险部位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本辖区非煤矿山企业基础静态数据和库区、坝体、排洪设施等实时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空天地三维测绘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接入。视频监控应具有井下及地面图像采集、传输和显示,手动录像、定时录像、报警录像和动态检测录像,时间检索,视频监测丢失报警,实时储存以及联网等11个基础功能要求。通过全面、准确、规范的企业安全生产数据建立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五)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为重点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设立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管伍组织管理、应急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项目,具体使用范围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一般性装备建设及演练、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和技术改造引导、执法检查和专家检查及事故调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奖举报等。同时,通过十二项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快速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
(六)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开展全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辽沈行”活动,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七进”宣传活动,提高安全知识普及率。强化高危行业领域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员工、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推动在职劳动者接受安全技能教育,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素质。继续开展了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
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主要实施以下两项重点工程:
一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基地分为安全培训基地、安全培训学校和安全体验基地。在安全培训基地,利用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开发事故救援模拟、设备岗位实操等培训软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培训实操性和针对性。聘请专家对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社会志愿者进行安全培训,实操考核,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能力水平,打造专业的应急队伍。
安全培训学校主要针对全市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员培训,和包括高空作业人员、金属切割作业人员、制冷工、绞车工等一切矿山井下作业人员在内的其他特种作业人员从业培训。
安全体验基地中包含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安全和青少年儿童安全等体验馆,安全体验基地将采用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综合运用视频及知识挂图、实物展示、实景模拟等形式,融合声、像、光、电效果,展示各安全领域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二是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突出固差距、针对性、全覆盖的要求,聚焦重点内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弘扬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应急能力、培育安全文化、深化阵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辽宁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铁岭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创建辽宁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个,铁岭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3个。实现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全面普及、宣教阵地不断丰富、群众安全素养大幅提高、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四、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工作任务,确定以下五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制。各级政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强规划实施领导,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逐级分解落实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健全规划推进机制,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决策机制,促进联动协作、信息共享,合力解决规划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障各级规划实施主体顺畅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任务。
(二)制定落实政策措施,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有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健全应急管理投入保障机制,推动规划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建立与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挂钩的企业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三)强化政府资金引导,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将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实施保障。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应急救援、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信息化、安全科技、企业技术改造、隐患治理等工作。
(四)倡导先进安全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
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对职工群众的方针,促进开原市安全文化的繁荣。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五)建立评估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实生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开原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时代开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应急管理系统机构改革后,全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时期。制定《开原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开原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依据《安全生产法》、铁岭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发展基础。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二)发展思路。明确了开原市应急管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拟定了“十四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全面推动依法治安;三是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四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全面提升应急工作能力;五是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为重点工程实施提供保障;六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四)重大工程。根据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对照铁岭市规划安排确定了十二项重大工程。一是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程;二是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建设工程;三是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建设工程;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五是安全生产监管基础设施与装备配备建设工程;六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七是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八是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程;九是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十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十一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十二是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五)措施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制定落实政策措施,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三是强化政府资金引导,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倡导先进安全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五是建立评估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三、解读机关、解读人、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开原市应急管理局
解 读 人:刘鑫
联系方式:73612656
辽ICP备2021007528号 辽公网安备21128202000157号 电话:024-73822411
网站标识码:211282000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