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原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开原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8日

  ——202514日在开原市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开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  杰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开原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开原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开原经济社会发展负重前行、压力巨大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铁岭市委和开原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与去年持平;进出口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5.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7元,同比增长6.5%

  (一)招商引资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坚持不懈抓招商找项目。建立招商图谱、组建专业队伍、明确奖惩机制,围绕五大产业链群(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链群、新型造纸和纸塑包装产业链群、百万吨粮油食品产业链群、50万吨级果蔬饮品产业链群、30万吨级畜禽加工产业链群),专班化、靶向化引进项目。吉能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林岳食品有限公司等113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落地项目84个,到位资金47.5亿元,同比增长10.4%。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坚持挂图作战、强化领导包保和项目服务,实施项目91个,其中新建项目47个,续建项目44个。大唐国际开原庆云堡200MW风电项目、国家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开原部分)、鸿基水岸房地产开发、2024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等17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复)工。在项目建设的高位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0%以上的增长,位居铁岭地区前列。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围绕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方向,谋划储备政府投资项目122个,总投资63.5亿元。争取到位农业、乡村振兴、交通、教育等项目资金8.2亿元,为我市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集聚

  1.夯实农业基础。坚守粮食安全防线,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127万亩,产量预计实现14亿斤。大豆扩种5.67万亩,全面完成既定目标。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生猪、牛、羊、家禽养殖量预计达到115.1万头、9.9万头、118.6万只、5301万只,分别增长2.5%、1.5%、0.7%、1.7%。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树芽集团系列肉种鸡养殖及繁育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51个创建项目开工建设,已完工50个。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工建设和改造升级设施农业1900亩,流转土地1000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类补贴1.98亿元。积极推广精品农业品牌,申报“开原毛豆(鲜食大豆)”地理标志商标,进一步提升开原农特产品知名度,地理标志商标已达到7个。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威远镇塔子沟村、松山镇康屯村等23个行政村申报农产品电商提升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取到位乡村建设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项目补助资金4381.2万元,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村20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2.强化工业支撑。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修编铁西工业园及食品产业园和造纸(生物医药)产业园总体规划,形成了“一区三园”的规划布局,建成投运电力设施智能化远程监控运维平台和网络直播营销平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网络化推广应用迈出新步伐。围绕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建设,立足工业低预期运行态势,以高频次送政策、送科技等务实举措推动工业发展,赢德肉禽出口肉鸡加工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和海明新资源扩建项目分别 获批40.9万元、8.8万元的补助资金。新创集团技术改造二期项目、川顺食品速冻果蔬制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及精深加工等10个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凯硕果果食品、星都起重设备等7户企业实现“小升规”,宝源化工,华源重型等5户企业升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华浙管业、中集哈深冷、胜利牧业已列入省级技术中心培育库,加快凯峰机械实施集装箱翻转机数字化车间、华原重型实施智能制造、产能提升数字化转型等项目进度,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3.加发展服务业。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举办“新春年货节”“音乐节”“轰趴烧烤节”等促消费活动50余场,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落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大力推广家电、厨卫、家装以旧换新活动,大商新玛特、大润发超市使用补贴券61.5万元,家电销售累计上升52%。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辽宁友爱辽宁山之源等直播基地火爆运营,连续举办13期电商节,累计销售1000余万元,有力促进企业线上销售模式,建成150平方米电商选品超市,为产品展示和开展直播活动提供平台全市网络成交额达6亿元。精心打造玫瑰酒、渊泉丰食品、开原榛子、开原紫皮独头腊八蒜作为开原伴手礼,有力宣传和推介我市特色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建成,配送仓储覆盖城嬴德肉禽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300万元。开展26天商品房阶段性促销活动,销售商品房78套总额4224.71万元,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围绕“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建设,坚持文旅创新和商贸开放双管齐下,改造提升象牙山风景区基础服务条件,统一民宿、餐饮标准,成立观光车运营管理公司。复原电视剧《马大帅》拍摄基地维多利亚广场部分场景,打造怀旧影视经典系列打卡地老城迎恩门免费开放,逐步唤醒沉睡的千年古城。成功举办第六届“冰雪大世界”、第七届象牙山梨花节和古城秧歌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年度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体收入突破疫前水平成功举办龙年春晚、元宵节群众游园联欢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比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承办首届铁岭市首届秧歌大赛,营造浓郁的城乡群众文化氛围举办多场排球、篮球、乒羽赛事活动以及广场舞、健身操活动,体育之乡地位不断巩固。

  (三)开放创新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扎实推进“一把手面对面”“领导干部走流程”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项目管家”和“驻企服务专员”作用,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市场主体达38868户,同比增长3.3%。深入落实国家、省支持企业融资工作部署,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已走访企业535户、推荐贷款企业198户,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创新驱动。利用厦门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契机,规划辽宁友爱组建日用化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农业科技特派,组建辽宁省开原市特色水稻科技特派团、辽宁省开原市稻田植保科技特派团、辽宁省开原市果蔬加工科技特派团,征集辽宁省科技特派团技术需求6项。积极推介工业创新产品,华原重型装备PCX型垂直循环类智能立体车库产品申请列入辽宁省工业创新产品目录。2024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户。全市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户,瞪羚企业6户,雏鹰企业6户。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争取到位2023年度全面开放资金161.38万元,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资金50万元。申报2024年度开拓国际市场等6类外经贸领域项目资金540.7万元。服务外贸企业搭建销售平台,帮助川顺食品等4家企业申报境内外展会16个,帮助海明新资源等3家企业申请第136届广交会出口展展位,有力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创新投运中韩贸易(开原)服务中心暨仓储物流中心,深度拓展韩国市场。加强“向北开放”,海明新资源、鼎鑫烘干设备、金谷干燥设备等企业对俄进出口额实现2253万元。

  (四)生态宜居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管理日益完善。实施“绿满开原”专项行动,改造绿化文化路5.3公里,栽植乔灌木1.7万株,铺设彩砖2.7万㎡。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维修边石2500米,铺设地砖8200㎡,完成城南路、谷丰路、开原大街等道路坑槽修补3.5万㎡,居民出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新打造高速出入口绿化环境,建成2个口袋公园。落实项目服务民生,2022年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2023年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2024年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实施方案》,集中清理道路两侧、村屯周边等地积存垃圾,清理各类垃圾3万多吨。完成人工造林6230亩,造林面积同比增长100%。全面开展村庄美化绿化,绿化农村公路103.4公里,国省干线26公里。创建八棵树镇八棵树村等2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村容村貌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加强环境保护。强化重点流域巡查管控及跟踪监测,确保6个国省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深入排查中固镇等8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建立完善风险源动态管控台账,确保饮用水安全。开展5轮次重点涉气企业驻厂帮扶工作,确保大气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完成2017年以来5次中央和省级督察反馈我市61项问题的复查复核,巩固整改成效

  (五)狠抓社会事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扎实稳岗稳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59场,直播带岗41场,城镇新增就业158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不断夯实。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参保扩面,新增参保5400人。落实兜底保障措施,按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补助。继续提高全困难群众救助标准,7月1日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提高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提高4.1%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提高0.9%。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提高4%。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五育并举”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行教育“双减”,开展专项治理24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909家次,关停“黑机构”62家“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争取专项资金1573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等工程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更加优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开原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完成《辽宁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申报,初步构建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新格局。深入开展“强基行动”,八棵树镇中心卫生院、威远镇中心卫生院被列为铁岭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开展健康档案、疾病控制、健康教育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41.3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6%。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提质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巨大的短板和问题。一是发展基础还不稳固。高质量项目落地不多,投资拉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工业结构失衡、龙头企业带动不强;服务业杂而不精,拉动消费能力不足。三是民生保障水平还不高。城市基础设施还有短板,政府债务、信访矛盾等历史遗留问题仍较突出。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用力解决。

  二、202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5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铁岭市委、开原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和铁岭“五个基地”建设为战略方向,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造纸三大主导产业为发展基础,以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产业链群、新型造纸和纸塑包装产业链群、百万吨粮油食品产业链群、50万吨级果蔬饮品产业链群、30万吨级畜禽加工产业键群为发展方向,深度谋划产业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力推动开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实现以上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发展动能。坚持“项目为王”,依托“五大产业链群”,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造纸、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争取签约落地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好项目,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资金50亿元。发挥益海嘉里、奥瑞金、胜利牧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挖产业链资源,将一批优质项目摆进园区,实现“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稳链”的发展模式。掌握企业诉求和投资意愿,制定在谈、签约项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保障G102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开丰铁路威远堡道口平改立工程、象牙山景区、白鹭洲景区 、吉能开原350MW/1750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庆铁线改造工程项目、大庆-锦西原油管道(大庆-铁岭段-开原段)等重点项目用地,服务项目顺利开工。全力推动辽宁心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味斯美肉松项目泓博智源(开原)药业有限公司投资的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等13个项目签约落地。充分发挥“项目管家”领导包保服务作用,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力争全年开(复)工项目达到100个积极推进吉能开原压缩空气储能、益海嘉里改扩建、格致小学建设等新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大唐风电、林岳食品等复工项目按期竣工。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两新”等国家支持方向,找准政策契合点,加强项目包装和谋划,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级支持,助力解决社会民生等现实问题。

  (二)狠抓质效提升,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做大农业。围绕铁岭推进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持续夯实农业基础,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目标全面落实。大力发展优良畜牧业,提升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村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大农产品品牌推广力度,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二要做强工业。加强与企业沟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与困难,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脱困发展。梯次推进企业升级,动态管理小升规培育库,重点关注并扶持潜力企业,推动中水六局华浙管业、辽宁天润风电等企业顺利升规,2025年力争6户企业实现“小升规”。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培育企业新苗,做大企业科技增量,逐步培养雏鹰、瞪羚等企业,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三要做精服务业。积极推进商贸企业入限纳统强化商贸餐饮企业跟踪服务,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全年开展各类促销活动50场以上,打造“特色夜景区”、“特色夜美食”、“特色夜娱乐”、“特色夜购物”、“特色夜健康”五大特色“夜经济”,繁荣活跃消费市场。扶持电商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开展电商直播节等直播活动,依托电商直播选品超市,为直播带货提供高品质本地商品。2025年争取网络零售额达6.5亿元,同比增8%。打造快乐文旅。创建“开心之原、快乐老家”城市快乐文化品牌,打造增家寨、康屯村两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巩固升级象牙山温泉旅游度假民宿、八棵树张家大院两家精品民宿,持续推进“旅游路”建设工程,营造完备的全域旅游环境。推进象牙山二期项目和白鹭洲复建项目建设,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综合实力。

  (三)狠抓创新开放,注入经济展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综合窗口改革,发挥“办事不找关系指南”便民利民作用,强化“项目管家”“驻企专员”,推行“领导干部走流程”,强化助企服务。加快兑现各类惠企政策,培育更多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深化与沈北新区、新民市优势对接,推动地区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开放。精准服务外贸企业,助力益海嘉里、嬴德肉禽、亨泰营养科技等重点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额,争取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帮助企业通过展销会、糖酒会等销售平台,推介本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强化科技创新。征集技术榜单,以“揭榜挂帅”“带土移植”方式引进技术攻关团队,解决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力争全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四)狠抓城乡建设,提高居民宜居品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落实落地,打造一批最美口袋公园、最美街路、最美小区,提升城市颜值。加快推动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2025年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等7个储备项目前期包装相关工作。实施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养护工程,做好农村公路新改建和养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坚持常态长效治理,打造更多省级美丽宜居村。

  (五)狠抓民生短板,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统筹抓好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工作。深入实施“春暖辽沈  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工程,精准落实惠企拓岗政策服务举措,全力提高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工作,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五育并举”,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建成,靠山镇中心卫生院、庆云镇中心卫生院完成升级改造工程。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扩面增效,开展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抓好防火防汛、安全生产,守护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扬帆沧海迎激浪,勇立潮头新航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真抓实干求实效,凝心聚力谋发展,为建设集聚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潜力的现代化新开原而不懈奋斗!